赛场燃激情 少年显担当 ——黄埔区九龙第一小学2025秋季田径运动会纪实
2025年11月13-14 日,广州市黄埔区九龙第一小学的田径运动场彩旗招展、欢声如潮。为期两天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在此热血开赛,全校学子以昂扬姿态奔赴这场青春盛宴。学校“兰韵”小记者站成员化身赛场“记录者”,穿梭于各个角落,用文字与镜头捕捉运动风采,见证拼搏瞬间,感受体育精神的魅力。


开幕式创意绽放,班级风采亮眼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开幕式拉开帷幕。国旗校旗引路,各班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依次入场,创意表演各具巧思。三(5)班学子身着统一鲜亮的服装,伴着《火力全开》的旋律舒展身姿,动作整齐划一,嘹亮的口号“五班五班,非同一般,气宇非凡,傲视江山”响彻校园,最终斩获年级第二名的佳绩。
三(4)班的队列操表演同样惊艳,同学们随着《祖国的花朵》活力开跳,灵动的舞姿展现着少年朝气,凭借出色表现摘得队列操第一名。评委组现场打分评选优秀表演奖与精神文明奖,每一张笑脸、每一个整齐动作,都定格成校园最鲜活的风景。
升旗仪式后,罗远林副校长的致辞鼓舞全体师生,他表示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学子们在赛场上尽情奔跑、团结拼搏。运动员与裁判员代表庄严宣誓后,练炽明校长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幕,欢呼声即刻席卷赛场。
赛场拼搏逐梦,高光时刻不断
开幕式落幕,各项比赛紧锣密鼓展开。径赛赛道上,60 米、100 米、200 米、400 米等项目依次进行,发令枪响后,运动员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跑线,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挡不住他们向前的脚步。100米短跑决赛中,杨瀚茗同学一路领先,最终夺得第一名。他在接受小记者陈诺欣采访时分享道:“白天训练一小时,晚上也坚持跑步,付出总会有回报。”
田赛场上同样精彩迭出。跳高选手腾空而起跨越横杆,立定跳远选手蓄力蹬地跃出佳绩。三(5)班的刘博涵同学一人征战两项赛事,面对跳远项目中实力强劲的对手,他咬紧牙关奋力一跃,斩获第二名;在坐位体前屈比赛中,凭借赛前的勤加练习,他再次收获亚军。一分钟跳绳赛场更是高潮迭起,五(4)班陈志鸿同学以 1分钟213个的成绩远超满分,成为全场焦点。“每天努力锻炼从不休息,做事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好结果。”他在接受小记者何绍均采访时坚定地说。

集体项目中,4×100米接力赛和25米迎面接力赛最具观赏性。各班选手默契配合,接力棒在手中稳稳传递,奔跑的身影如猎豹般迅猛。三(4)班女子接力队虽最终获得第二名,但队友们相互鼓励,重拾信心,用行动诠释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真谛。
场外,班级大本营前的啦啦队呐喊声此起彼伏,后勤保障团队坚守岗位,裁判们公正执裁,构成了赛场内外最美的风景线。
小记者实地探访,多元视角记录
本次运动会上,小记者团的身影活跃在各个角落,用独特视角捕捉赛场内外的故事。陈梓淇同学在跳绳区专访了一位陪孩子参赛的家长,对方感慨道:“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能感受到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也看到了孩子不一样的一面。” 随后,她又采访了本班参加一分钟跳绳和100米短跑的杨晓晨同学,当被问及是否有信心时,杨晓晨笑着回答:“尽力就好。”


小记者采访罗远林副校长

练炽明校长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赛场各处,不断为运动员加油鼓劲,尤其为坚持完成比赛的选手点赞。小记者陆嘉怡借此机会进行专访,练校长表示:“胜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校运会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坚韧品格的课堂。”这番话让在场的小记者们深受启发。
闭幕式圆满落幕,拼搏精神延续
两天的激烈角逐后,运动会在闭幕式的颁奖仪式中落下帷幕。周才副校长在主席台上总结本次赛事,肯定了全体师生的付出与收获。领奖台上,获奖选手们笑容灿烂,奖牌与奖状不仅见证着他们的努力,更沉淀了珍贵的成长记忆。
此次秋运会,小记者们用文字记录精彩,用采访传递感悟,不仅锻炼了观察与表达能力,更深刻体会到“团结、进取、拼搏”的体育精神。正如同学们在采访中感悟到的,无论是赛场上的佳绩,还是过程中的坚持,都是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小记者采访团成员与练炽明校长合影
运动赋能成长,拼搏创造未来。这场充满热血与感动的校运会已然落幕,但少年们在赛场上展现的昂扬斗志与团结精神,将化作前行的动力,激励他们在人生的跑道上继续奋勇争先。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王霞、陈道宗、王小花
小记者采访团供稿成员:刘博涵 陆梓璇 杨诗棋 陈梓航 陈诗怡 刘偌滢 杨梓欣 刘舒乔 陈梓淇 陈俊松 何绍均 陆嘉怡 周茉 陈品希 陈诺欣 钟静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