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玉林师范学院:校地协同聚合力 垃圾分类树新风
2025-11-14 14:35:00
中国教育在线广西分站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落地生根,11月11日至13日,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联合玉林市城市管理监督局、北流市城市管理监督局等单位和部门,分别在玉林师范学院东校区及北流市乡贤文化公园组织开展以“践行绿色新风尚 垃圾分类我先行”为主题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通过“理论宣讲+趣味互动+劳动实践”的多元形式,引导师生与市民从“知分类”向“会分类”“愿分类”转变,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师生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展现校地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校园启动:垃圾分类入脑入心
  活动现场设置“分类小课堂”科普宣讲、趣味闯关、环保手工艺品展览、创意涂鸦等活动。垃圾分类讲师团学生志愿者结合四色分类垃圾桶模型和实物卡片,向师生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标准及校园投放指南,并指导师生操作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增强分类投放的实操能力,推动垃圾分类从认知走向实践,助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绿色校园氛围。
玉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讲师团成员在校园宣讲
  在趣味闯关区,师生踊跃参与“快问快答”“垃圾投掷”“分类速度大比拼”和“变废为宝猜猜看”等互动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分类知识,提升了环保意识。现场还展出由该校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环保手工艺品,生动诠释“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创意涂鸦区则成为师生表达绿色理念的舞台,一幅幅围绕“绿色校园”“环保生活”主题的绘画作品,传递出共建美丽校园的共同心愿。
师生体验垃圾分类趣味闯关活动
学生展示垃圾分类涂鸦作品
  走进地方:环保理念落地生根
  在北流市乡贤文化公园,活动面向广大市民及小学生群体持续开展。活动通过校地协同,紧密协作,将垃圾分类知识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融入圭江保护、乡村环境美化等本土元素,增强宣传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市民和孩子们在“垃圾分类小课堂”认真听讲,在趣味游戏中学习分类技巧,在“变废为宝”展览前驻足赞叹,在涂鸦区描绘“我心中的绿色北流”。大学生志愿者还在公园周边开展清洁实践,并向市民传授分类小窍门,实现“清理—分类—讲解”一体化推进,彰显高校学子服务地方、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
玉林市生活垃圾分类讲师团成员给小学生做垃圾分类宣讲
志愿者向小学生介绍环保手工艺品
小学生参加垃圾分类大转盘趣味活动
小学生参加垃圾分类沙包投掷活动
小学生参加垃圾分类涂鸦活动
小学生展示垃圾分类涂鸦作品
  以教促行:绿色理念薪火相传
  长期以来,该校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市校携手共建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学院,既是创新城市发展与高校建设协同模式的大胆探索,也是该校发挥高校智力与人才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目前,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已选拔20余名学生加入玉林市垃圾分类讲师团,开展多层次学习培训活动,多次组织师生走进社区、走进公园,不仅强化校内师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素养,也将绿色发展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社会土壤中。
  未来,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拓展环保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涵,引导更多师生和市民成为绿色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为构建绿色校园、服务地方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持续注入高校力量。
  (文:韦莉幸 黄彩梅 李迪  图:庞观燕 殷晓煜 伍绍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