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AI赋能地理课堂 智启教学新未来
2025-04-29 14:54:00
中国教育在线广西分站

  2025年4月25日,南宁市“品质教研 深耕课堂”(四月)初中地理主题教研活动于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琅东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教研活动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视角下地理教师与AI协同教学创新探索”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等形式,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琅东校区)副校长吴丽娟、南宁市地理学科江南区教研员周建强及初中地理中心组成员李翠凤、李临春等应邀参与本次活动。

  在课例展示环节中,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梁琼月老师以《AI探秘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为题进行授课,以极具冲击力的“AI预测百年后地球样态”图片为导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巧妙设计三大AI赋能下的探究任务引发学生深度参与:学生先通过“AI数据绘图”动态分析近百年气温变化趋势,追溯气候变暖根源;然后借助“AI模拟实验”对比不同生态系统固碳效能,验证热带雨林的“固碳冠军”地位;最后利用“AI搜索助析”中国保护雨林的政策与案例,深化人地协调观。AI赋能下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生动范例。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梁琼月老师授课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梁琼月老师指导学生

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冯洁老师则带领学生开展《走!到南极建站去!》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课前学生分组使用AI工具设计心目中的科考站3D模型,课上围绕三大驱动性任务展开研讨:通过AI工具搜集南极气象数据并分析南极气候特征,结合3D模型解说模型设计过程及设计原理,并探讨南极科考的意义与保护极地环境的措施。AI技术的介入,使“极地环境”这一遥远课题变得可触可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地理实践能力。

三十七中冯洁老师授课

三十七中冯洁老师指导学生

  在本次专题讲座中,南宁市第八中学金文书老师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视角下地理教师与AI协同教学创新探索》为题,为与会教师梳理了AI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框架。同时,结合课例强调:“教师需从‘课堂管理者’‘评价执行者’的传统角色转变为‘协作学习促进者’‘成长反馈教练’的PBL新角色,让AI技术成为激发高阶思维的催化剂。

南宁市第八中学金文书老师作讲座

与会教师合影

  此次教研活动汇聚了南宁市多所中学的地理教师代表,共同见证了一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学方式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联动的时代,AI技术与地理教学的创新融合不仅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开辟了新路径,更彰显了智慧教育的无限可能。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这种前沿的教学模式既具示范性又富有启发性,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能。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校际教研的优质平台,更为推动南宁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实习编辑:黄庆桃   通讯员:冯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