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铜仁职业技术大学:构建“四维实践”育人模式 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2025-07-29 10:30:00
铜仁职业技术大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铜仁职业技术大学深入开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6月28日起,83支社会实践队、440余名师生分赴贵州省铜仁市6个区县,全面铺开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创新构建“四维实践”育人模式,带领青年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感悟革命精神、参加非遗文化传承以守护中华文脉、投身支教助学事业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开展产业调研以服务乡村振兴发展。通过立体化、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在黔东大地的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一、“红色足迹”砺志:革命圣地铸信仰,青春聚力担使命

  黔东大地红色印记熠熠生辉,各实践团队以革命圣地为课堂,感悟信仰力量。

  药学院“药韵青行”、“杏林青芒”实践队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柳浦村欧百川故居陈列馆,馆内泛黄的照片、珍贵的手稿、斑驳的勋章等无不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历史。实践队以文物为教材、旧址为课堂,开展沉浸式研学,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人文学院“苗韵铜旅黔行”实践队赴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街道,与龙世昌烈士侄孙进行访谈,以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解码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龙世昌的生命密码。走进龙世昌烈士故居,触摸那些浸透战火的往事,一个“用胸膛顶住爆破筒”的瞬间,正以超越时空的力量,在新时代青年心中镌刻成永恒的精神坐标。

  校学生会组织“和美乡村·青春筑梦”、“情暖童心·青春向党”实践队前往江口县坝盘镇挂扣村红色教育基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艰难探索到开拓创新的奋斗历程,体会到红色精神的深厚力量。在团旗下庄严宣誓,再次感悟共青团员的责任与担当,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

  二、“文化根脉”承续:非遗匠心传文脉,厚植自信育新人

  红色基因浸润黔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各实践团队深入乡村非遗一线,以“行走的思政课”守护文明根脉,滋养文化自信。

  医学院“医心为民·寻瑰传薪”实践队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地容村开展传统医药传承实践,俯身垄间,仔细辨认着黄精、土茯苓、艾草等各种道地药材的叶片形状、生长习性,指尖沾满泥土与草药的芬芳。体验了药材的初步采收、清洗与晾晒等工序。在苗岭深处触摸到了中华传统医药宝库中璀璨的苗医药分支,见证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与活力。

  药学院“志铜药行”实践队深入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大湾村,探访非遗传承人,以板蓝根为纽带,开启一场中医药文化与非遗扎染技艺交融的深度实践之旅。从板蓝根染料的发酵沉淀,到布料的折叠、捆扎、浸染、氧化等步骤,每一道工序都是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在“寻迹”中筑牢文化自信,在“问道”中启迪创新思维,在“传承”中体悟工匠精神。

  校学生会“和美乡村·青春筑梦”、“情暖童心·青春向党”实践队走进江口县桃映镇匀都村漆树坪组羌寨,开启了一场探寻羌文化之旅。踏入羌文化陈列馆,馆内陈列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都在静静诉说着羌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羌族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独特,每一件都像是艺术品。这些服饰不仅美观,更承载着羌族的历史和信仰。

  三、“乡野课堂”扶智:支教助学播希望,立德树人润童心

  各实践团队奔赴乡村教育一线,以专业知识与温暖陪伴为留守儿童点亮梦想之光。

  农学院“青韵侗行”实践队走进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幼儿园,以儿歌教唱、手工绘画等形式,让侗乡儿童真切感受到普通话的独特魅力。以青春之姿、青春之力,为普通话推广事业贡献更多力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让普通话之花在侗乡大地绚烂绽放。

  护理学院“护您黔行·共筑防线”“护您黔行·仁心护康”实践队深入碧江区正光街道正光社区,用专业与热忱编织起一张守护“朝阳”的健康之网。在社区小广场开设“健康小卫士”趣味课堂,通过生动的卡通图片、互动问答,讲解手足口病预防、七步洗手法、防溺水安全知识。

  药学院“拾光守遗”实践队走进铜仁市福利院开设文化传承课堂,为孩子们讲解了中国剪纸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并示范折纸、画样、裁剪等技巧,指导孩子们用剪刀在彩纸上创作。尽管手法稚嫩,孩子们仍沉浸于剪纸乐趣中,将普通彩纸变成精美作品,举着成果分享喜悦,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

  四、“田野调研”赋能:青春献智助振兴,知行合一求实效

  在乡村课堂播种希望的同时,各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农家院落,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知识服务地方发展,聚焦产业振兴开展调研,为地方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农学院“青禾之志”实践队深入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河乡红沙村开展以山地黄牛养殖为核心的实地调研。养殖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地黄牛品种特性、养殖场的布局规划及日常饲养管理模式。队员们结合专业所长,开展技术帮扶、科普宣传与产业调研,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使命。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商惠农”、“经彩筑梦”实践队走进江口县官和乡新田村,队员们发挥所学专业优势,田间里架起直播设备,队员们生动地介绍当地珠子椒、淫羊藿等特色产业,分别从生长环境、种植过程、市场行情等多个方面,借助抖音直播平台进行带货,搭建起从田间到消费者的桥梁,助力农户拓宽销路。

  工学院“匠心社区蒲公英”实践队奔赴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河乡天星村,通过实地考察、技术指导、市场分析等形式开展香柚产业调研。队员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匠心精神”的最好体现。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青年学生以脚步丈量黔东大地,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信仰,在文化传承中筑牢自信,在支教助学中播撒希望,在产业调研中贡献智慧,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的使命担当。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巩固、深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深入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引领青年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投稿人:许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