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演艺产业集团主办的“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于2025年6月14日至15日在多色贵州风景眼文创园隆重举行。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匠心筑梦”团队带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创新作品参展,信息管理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王兴莎围绕《守望千年窑火》为主题演讲,展现了新时代职教学子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
活动首日,于皂角树广场展区,该院“匠心筑梦”团队以“古窑新生”为主题的牙舟陶创新作品展位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团队展出的50余件作品,将现代设计巧妙融合,亮点纷呈。在技艺创新方面的作品,如《夜郎文化》《傩韵》等系列产品,将传统雕刻的釉色工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相结合,赋予了具有600年历史的牙舟陶新的时代气息;在跨界融合上,团队将建筑模型制作技艺融入陶艺,以“侗族鼓楼”为灵感创造的陶艺灯座,生动体现了“传统非遗+专业特色”的育人成效。
活动次日,该校学生王兴莎在非遗博览馆报告区作了题为《千年窑火守望--牙舟陶非遗传承之路》的演讲。她以牙舟陶传承为例,阐释非遗传承要注重生活化融合,阐释了非遗传承应注重生活化融入,而非仅局限于博物馆式保护的理念;介绍了学校通过“非遗工坊+项目实训”模式,将文化传承融入专业技能培养的职教实践;并向青年学子发出倡议,呼吁建立“高校非遗社团联盟”,探索利用短视频、文创赛事等途径拓展非遗传播渠道。
此次师生的精彩表现是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施“非遗铸魂”工程的成果缩影。长期以来,学校致力于构建非遗传承的职教模式:通过开设《陶艺制作》《艺术设计》等课程,建立牙舟陶、榫卯等2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加强课程建设;组织师生开展“非遗进乡村”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探索,让传统技艺在青春手中焕发出蓬勃生机,在实践中彰显出扎根成长的文化自信。学校表示,将持续完善非遗育人体系,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坚实的职教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