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农业大学大名再生农业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举行。
作为长期合作的重要载体,研究院将聚焦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贯彻“治沙、沃土、再生、智创”的发展理念,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汇聚创新人才力量,持续推动大名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揭牌仪式上,大名县委书记高巍回顾了中国农业大学师生1986年以来开展治沙改土课题攻关改变大名农业生产和生态面貌的历史渊源,诉说了“治沙改土、科教兴农、成绩卓著、人民称颂”16字丰碑饱含的百姓心声,称赞了农大师生心系乡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赤子之心,表达了对专家团队接续为大名引良种、破难题、燃希望的感激之情。他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是对治沙合作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承接农大的科研成果和全球的智慧经验,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更多的新技术、新成果在大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研究员程会强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国务院发展中心的直属单位,一直以支持政策研究、服务科学决策、促进中国发展为己任。再生农业在国际上已如虎添翼,但在中国还方兴未艾。立足新的发展机遇,希望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能与中国农业大学、大名县人民政府形成“三位一体”的优势互补之势,以“三个面向”(即面向“三农”、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助力“三大领域”(即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政策研究),能够使大名为中国形成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供良好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杨志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中国农业高等教育发源地,始终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带领师生为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及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力。学校与大名县合作历史深厚、成效显著,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提升了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此次研究院揭牌,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校地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希望双方能够整合资源,攻关再生农业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培养“新农人”,为大名县乃至全国再生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今年将迎来中国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期待双方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再生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研究院名誉院长、土地学院教授李保国指出,农业发展要符合自然和经济规律,要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特有模式;再生农业推崇最小土壤扰动、保持土壤地表覆盖、轮作与多样性种植体系、覆盖作物与保持全年活根、牧草种植与放牧一体化等五项措施,能使农业生产方式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与大自然保持一致,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干预;实践过程中要立足实际,充分考虑人力资源、成本投入等因素。
土地学院院长孙丹峰指出,合作双方需加强技术学习能力和决策执行能力,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多种学科特色和土地学院的专业优势,探索构建“大名模式”,营造先进的人文环境,共同打造农业强国中的发展强县。
研究院院长、土地学院副院长周虎强调,研究院发展初期将重点聚焦循环农业推广示范和数字农业平台搭建,整合现有资源优势,强化需求调研,有步骤、分层次推进相关工作落地。
研究院副院长、土地学院副教授冯璞玉,研究院副院长、大名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艾章朋表示,将合力办好研究院,共同推进大名县农业发展,实现“从荒漠到粮仓,从传统到智慧”的顺利转型,为中国再生农业贡献“大名方案”。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