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校研究生清退事件再次引发关注。
7月9日,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关于给予部分超期研究生按退学处理的公告》,拟对15名超期失联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7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也发布公告,对28名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这并非个例,今年上半年,已有多所高校发布了研究生清退通知。
上海师范大学:2025年上半年,对4名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东北大学:对1名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且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
北京化工大学:对1名考生作出退学处理。
吉林大学:对1名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对1名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硕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西北工业大学:对1名研究生因“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作退学处理。
清退背后的原因
近年来,研究生清退并非新鲜事,但今年的清退更加集中。究其原因,随着国家发展及产业升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把控也日益严格,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更高,学籍管理也更加规范化。
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应予以退学处理。这一规定为高校清退研究生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按照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还要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对于那些长期无法完成学业或学术成果不达标的学生,高校不得不采取清退措施。
此外,通过定期清理失联的超期学籍,高校可以更好地掌握在校学生情况。高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清退长期占用资源却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更有潜力和积极性的学生,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给研究生的建议
面对严格的学业要求和清退机制,研究生们应该如何做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明确学业目标
入学之初,研究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定期与导师沟通,确保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进度符合要求。
合理安排时间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繁重,合理安排时间至关重要。建议研究生合理分配学习、科研和生活时间,避免因时间管理不当导致学业延误。
保持学术诚信
学术诚信是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杜绝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真实可靠。
积极沟通交流
与导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独自承担,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
关注学校通知
及时关注学校发布的各项通知和规定,确保自己了解学校的最新政策和要求。特别是涉及学籍管理和学业考核的通知,务必认真对待。
本文版权归中国教育在线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黄卓
素材来源: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以上各高校官方消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