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院系篇丨西北大学物理学院
2025-05-15 10:47:00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物理学科肇始于1923年,1937年成立物理学系,2013年成立物理学院,著名物理学家张贻惠、岳劼恒、江仁寿、侯伯宇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执教于此,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开展物理学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中心。

  百廿西大、百年物理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和知识分子楷模,例如“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罗健夫,“中国的骄傲"一“侯氏理论”创立者、“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侯伯宇等时代先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殿琳、侯洵、相里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刘加平,欧洲科学院通讯院士吴如山,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任益民、白晋涛、舒振杰等杰出科学家,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中科院物理所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主任范桁等百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2022年,1962届物理学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战略科学家、“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C919大飞机自主工程总设计师张彦仲,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同年12月,荣获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

  学院拥有从本科到博士后培养的全链条、全方位物理学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基金委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国家级光电技术与纳米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7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陕西省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等大型精密仪器,拥有2000余平方米的大型超净实验室。

教学实验室

分析测试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159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具有正高级职称50人、副高级职称60人,占专任教师的86%。

  拥有双聘院士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1人次、省级人才50余人次,拥有院士工作室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

2022年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荣誉称号

  多年来,学院教学能力稳步提升,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批年轻教师在各类讲课比赛中迅速成长,荣获多种奖项。

  设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4个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入选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

  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

  陕西省名牌专业

  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建设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25年,除物理学(基地班)单独招生外,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等专业按照物理学类招生。

  1

  专业介绍

  2

  一流本科课程

  3

  高水平教材

  近年来,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其中4部教材入选“现代物理学基础丛书”,2部教材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1部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01

  物理学(基地班):夯实基础,强化实践

  注重创新,直达国际前沿

  物理学基地是国家首批设立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经历30年的实践和建设,已形成高效完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成果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构建了包括平台课、物理核心课和高阶前沿课的“基础-专业-前沿”三位一体理论教学体系和“基础-综合应用-创新设计"分层次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科研训练小组"相结合的梯次明显、衔接紧密的创新训练平台;遴选师德高尚、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课程主讲,小班授课;开设高阶专业选修课和研讨课,综合培养学生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助力优秀学子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深造,实现本研紧密衔接、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02

  联合物理所,打造“严济慈班”

  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创办“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致力于培养物理学领域未来拔尖人才。

  该班发挥校所各自优势,采取暑期科研实践、优秀学生奖学金、物理学前沿讲座、科创计划、本科毕设等形式开展合作,实施双方教师、优势资源共享等多种措施。

  2022年首届严济慈班20名毕业生全部保研或考研成功。

  03

  二十年坚持不懈,“思创小组”结硕果

  2000年学院以“思天地之源、创万物之新"为口号、秉承"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的学术精神成立的“思创小组”,二十多年坚持不懈创新发展,荣获“陕西省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

  目前,“思创小组”下设量子信息、可积模型、非线性物理、广义相对论、软物质科学、光纤传感、锂电储能、太赫兹技术等多方向的本科生兴趣小组,致力于将学院优势科研资源融入本科生科研训练。

  近五年来,“思创小组”带领全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在Physical Review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2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8项,主持省部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3项,小组成员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陕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04

  注重学赛结合,提升创新能力

  以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等西北大学本科生“推动计划”系列高水平赛事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育人。

  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奖励129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01项,连续三年获得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05

  校企协同合作,促进学以致用

  与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陕西澳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和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世纪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设立实习实践基地,聘请校外导师致力于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

  积极探索与企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智力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一体化培养模式体系。

  06

  高端学术交流,拓展创新思维

  近五年来,聘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大卫·温兰、中村修二)为西北大学荣誉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孙昌璞、王玉鹏等院士及国家级人才来校作学术报告100余场;开展学术午餐沙龙、物理讲坛和前沿讲座课程。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术思想。

  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对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立足物理学科特点、创新“五育”实现路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改引领、文化体育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操与责任担当,多措并举推进育人工作提质增效,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1

  “致知社”

  ——侯伯宇先进事迹讲解队

  致力于将侯伯宇先进事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文化传承、志愿服务和师德学风建设等有机结合,弘扬侯伯宇的爱国情怀和科学家精神。先后为省内外多所高校、中小学的万余名观众宣讲,荣获西北大学思想引领工作创新奖、西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西北大学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和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

  2

  罗健夫精神社会实践队

  致力于将罗健夫先生精神发扬光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调研活动,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学以致用、关注思考、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实践活动屡获表彰奖励,1名指导教师获省级先进个人,30余人次获校级奖励。

  3

  健美操队

  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锻炼体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院健美操队连续12年11次摘得学校健美操大赛一等奖桂冠。

  4

  综合活动

  坚持“五育并举”,积极准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构建高质量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心理、体育、劳动教育、精神文明知识竞赛等活动,获得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大赛“优秀组织奖”、“一院一品“共青团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2023届毕业生

  陶行健

  2019级物理学(基地班)专业

  推免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 曾任物理学院思创小组组长、严济慈班班长

  • 连续三年学业和综合成绩双第一,获国家• 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大学生奖学金、周培源力学竞赛优秀奖

  • 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三等奖

  • 获西北大学“最学霸”学子、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 获评物理学院突出贡献奖“健夫成才奖”

  李文第

  2019级物理学(基地班)专业

  推免至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 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二等奖

  • 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助学金、“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金、严济慈班奖学金

  • 获西北大学“最励志”学子称号

  丁思丹

  2019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共党员

  推免至西安交通大学

  • 曾任“致知社-侯伯宇先进事迹讲解队”负责人

  • 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并结项

  • 曾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国家一等奖、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一等奖、数学竞赛(非数学类)陕西赛区一等奖

  • 曾获西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2024届毕业生

  孙成博

  2020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共党员

  推免至华中科技大学

  • 曾任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

  • 获得优秀学生标兵称号(特等奖学金)

  • 国家奖学金

  •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

  • 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三等奖、西北赛区一等奖、陕西省赛个人特等奖

  • 校优秀学生团干部

  • 校优秀共青团员

  • 获评物理学院突出贡献奖“健夫成才奖”

  王帅立

  2020级物理学(基地班)专业

  中共党员

  推免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曾担任物理学院思创小组组长

  • 获得国家奖学金

  • 中国科学院大学大学生奖学金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班”奖学金

  •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国赛三等奖

  • CUPT西北赛区团队特等奖及最佳辩手

  •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省一等奖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西北赛区一等奖

  龙树

  2020级材料物理专业

  推免至中山大学

  • 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

  • 中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全国二等奖

  • 西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2025届毕业生

  徐胜杰

  2021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共党员

  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国家级一等奖、优秀奖,获光电设计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物理学术竞赛国家级三等奖、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

  • 曾获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

  • 获西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等称号

  符子豪

  2021级物理学(基地班)专业

  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获国家奖学金、严济慈班奖学金

  • 主持省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项

  • 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二等奖,获物理实验竞赛西北地区三等奖(创新)、数学建模大赛陕西赛区二等奖

  • 获优秀学生称号

  杨文力教授

  物理学院院长

  物理学是探索自然界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决定着自主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西北大学物理学院经过百年发展,文化底蕴和学术积淀浓厚。学院始终坚持传承与弘扬老一辈物理学人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以学科榜样为引领,秉持“树信念、强基础、重创新"的指导思想,遵循“夯实基础、加强实践、突出创新、提高素质、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依托雄厚的师资团队、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专业有序的科研训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研究创新型与应用复合型人才。

  热爱物理的同学们,这里是你实现理想最坚实的起点。让我们携手并进,逐梦星辰大海,探索物理未知,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梦想。

  2025年,期待你加入物理学院

  开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征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069785751 2025-05-14 10:21
SRC-1069785751 2025-05-13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