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农绘蓝图 药产兴乡谱新篇——榆林学院实践团深耕清涧县解家沟镇石盘村产业发展
7月21日至22日,榆林学院“青春助农,药产兴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石盘村,以专业服务赋能乡村产业,在田间地头与直播间里,探寻以特色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用青春力量连接学术与乡土。

7月 21日,实践团首站走进石盘村,直击当地核心产业—— 酸枣种植。在村委会,驻村干部化身“新农人主播”,通过快手号“游在石盘”(粉丝1.1万,累计获赞 5.0 万),熟练讲解酸枣种植技术、嫁接改造要点,公益为农户提供线上技术指导,短视频平台成为技术推广的“空中课堂”。


田间地头则是实践团的“实操课堂”。在技术人员协助下,段义忠、朱国栋、刘米利等老师带领学生,公益为农户开展酸枣树科学管理与嫁接服务,现场学习枝条修剪、病虫害识别、枣树嫁接等实用技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提升酸枣树挂果率与品质的具体行动。据了解,石盘村酸枣产业以优质接穗供应和果实收获为两大收益来源,实践服务直指产业痛点,助力农户提质增效。

值得关注的是,石盘村酸枣产业已纳入解家沟镇“三年万亩酸枣计划”,形成“企业引领、干部带头、农民主力”的共富模式:本地农业企业建立规模化酸枣园,驻村干部示范种植“责任田”,村民家家户户拥有酸枣地,一张利益共享的产业网络正加速编织。
7月 22日,在村干部介绍下,对当地农业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作为“红枣之乡”和榆林市文明乡镇,解家沟镇深耕“两红一黄”特色品牌(红枣、酸枣、连翘),构建高辨识度农产品矩阵,仅石盘村红枣林面积就达3 万亩,为品牌提供坚实支撑。畜牧产业中,黑毛土猪养殖初具规模,进一步丰富了区域产业形态。
石盘村的特色作物更显多元活力:细梨种植面积达500 亩,成为标志性林果;石畔生长的泽蒙花品质独特,干货每斤售价200 元、湿货50 元,未来计划开发泽蒙油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林下经济模式成效初显,酸枣林下套种远志、柴胡等作物,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立足现有基础展望未来。石盘村锚定酸枣产业主导地位,规划全面升级路径:一方面实现技术支持全覆盖,推动酸枣种植标准化、精细化,提升产业品质;另一方面推进直播销售全覆盖,号召村民全员参与直播带货,直连市场打通“田间到餐桌”通道。

数据显示,当前石盘村酸枣产业每亩收益约5000 元,而参考河北邯郸等地经验,亩产收益可达 20000 元,发展空间广阔。依托这一潜力,当地正积极营造创业环境,吸引外出人才返乡,让产业升级与人才回流形成良性循环。
实践团带队老师段义忠教授表示:“从酸枣树的嫁接技术到‘三年万亩’的产业蓝图,从驻村干部的直播创新到村民的全员参与,我们看到了‘小酸枣’做成‘大产业’的可能。” 此次实践不仅是科技与人才的下乡,更是青年与乡村的深度对话。在“两红一黄”品牌引领、多元产业协同、酸枣主业升级的布局下,解家沟镇石盘村正以特色产业为笔,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