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笼里的星辰
午后的阳光把矿工服的蓝色染成温暖的琥珀色,实践团的同学们对着更衣室的镜子整理安全帽,镜面上还留着前一班矿工的汗渍。红庆梁煤矿党委书记、董事长房平站在队列前,指尖划过安全规程手册上的红线:“记住,从戴上这顶安全帽开始,你们就不是旁观者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测绘人特有的精准,像在标定一个重要的坐标。
罐笼启动的瞬间,有人下意识抓住扶手。房平笑着抬手示意:“感受气压变化,这是地下世界给你们的第一份见面礼。”井壁上的水珠被矿灯串成流动的银河,测绘学院的同学忽然想起课本里的等高线图——原来真实的地下世界,藏着比图纸更生动的曲线。当罐笼稳稳停在井底,厚重的铁门缓缓开启,一股混合着煤尘与机械油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课本里从未描述过的、属于工业现场的独特味道。
煤机旁的顿悟
综采工作面的灯光在煤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智能化开采系统的显示屏正跳动着绿色的数据。“看这个防爆隔离装置,”井下技术员扳动操作杆,透明管道里立即喷出细密的干粉雾,“爆炸冲击波到达0.1秒内,它会自动形成隔离带。”综掘一体机的机械臂正轻巧地切割煤层,金属与岩石的摩擦声里,藏着现代工业的韵律。同学们举着矿灯凑近观察,光束在旋转的截齿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点。
巷道中的传承
回风巷道的通风机送出带着凉意的风,把同学们额角的汗珠悄悄拭去。房平靠着防爆电话箱坐下,矿灯在他脸上投下深浅交错的纹路。他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历程,从测绘类专业的初学者到煤矿管理者,他特别强调:“井下的每一个测量数据都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正是促使我不断进步的最大动力。”
“课本中的误差公式,原来不是用来应付考试的。”同学的感触声音很轻,却在巷道里荡起清晰的回响。风从巷道深处涌来,带着煤层亿万年沉淀的气息,也带着一代代矿业人传递的温度。
夕阳下的回响
罐笼上升时,有人对着井壁挥手。那些曾在黑暗中闪烁的水珠,此刻已化作记忆里的星辰。陈春林的声音在车厢里回荡:“知道为什么带你们来这里吗?因为专业伦理不在论文里,在矿工师傅的笑容里;专业精神不在PPT里,在每一个精准到毫米的测量数据里。” 正如井下醒目的安全标语所昭示的——“科技让开采更安全”,这正是实践教育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陈春林特别强调,房平作为测绘学院的杰出校友,多年来深耕煤矿行业,成功将地理信息技术与煤矿生产实践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专业发展道路,为在校学子树立了优秀榜样。他勉励同学们要以优秀校友为镜,将专业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矿区的夕阳把铁轨拉成长长的金线,师生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煤尘未洗的疲惫,眼底却亮着兴奋的光。远处,运煤列车的汽笛声划破暮色,车厢里满载的乌金,正像极了同学们此行收获的宝藏——那些课本之外的认知,那些数据背后的责任,那些从校友掌心传递过的责任。同学们的矿灯光束在黑暗中汇聚成河,像极了夜空中最亮的星,而在这些光束照亮的地方,正生长着新一代煤矿人关于使命与担当的答案。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