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安科技大学以科创竞赛为引擎,驱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赛道
2025-06-27 17:13:00
西安科技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西安科技大学是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始终重视学生科创精神的全周期培养,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实践平台、项目孵化”的培育优势,将青年师生作为激发创新活力的第一主体,搭建好师生共创、学科交叉、科创融汇、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深化“一院一赛”的制度保障,引导和促进西科学子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创新,为国家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一、破壁立标,质量双升
  新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青年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赛道。学校将“挑战杯”竞赛作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赛事,激发青年师生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在提升基础研究上持续发力,推动突破性技术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前置化,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育的全过程。在第十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国赛中,学校斩获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实现质量双升。在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取得学校历史最好成绩。如今,学校的师生团队既有“揭榜”的闯劲与韧劲,更有“挂帅”的实力和干劲,还有“出征”后战则必胜的底气和攻坚破壁的锐气。该团队凭借此技术与发榜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平台生效、项目落地。在今年的“挑战杯”省赛中再次突破,成功拿下4项特等奖,是学校历届最好成绩,并获得下届“挑战杯”省赛的承办权。
  连续两年的成绩突破让师生的科创热情不断升温。学校在5月份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展,吸引了千余名师生参与,通过“相互借鉴、经验共享、优化提升”的方式,激发学生科创热情,达到以展促学破壁垒的目的,助力团队突破创新瓶颈。
  同时,学校获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暨大赛三等奖、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全国银奖、第一届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赛区铜奖各1项、“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科生组二等奖。在省部级赛事中成果显著,在陕西省乡村振兴青年创业系列大赛中荣获单项奖1项、陕西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暨首届榆林“秦创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等。
  二、智拓前沿,科技向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考察时,同参加沙龙的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道:“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主动融入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举办了“科技强国·智见未来”人工智能活动周系列活动。依托“AI+教育”的技术赋能,17个学院(部)的157件AI深度应用作品和28件智慧矿山、智能救援等装置与装备陆续展出,全方位展现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
  学校始终将科创竞赛的选培育方向聚焦国家前沿战略需求,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全面增强大学生的科技实力和科研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年,西安科技大学11名教师受聘为陕西省第三批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渭河关中平原段土壤盐渍化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研究》入选2024年秦岭生态科学考察特别奖励项目。
  三、躬身实践,足迹生辉
  学校依托社会实践,推动作品科技引领性与国家战略需求和新兴产业前沿精准对接,引导学生聚焦企业难题、行业痛点、社会需求等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矿井一线上、写在乡村农田上,让想法通过观察认识成长为“思考”,再通过实践调研转化为“创意”。两年来,学校坚持开展“青春筑梦煤海 能源强国有我”赴煤炭类企业专项社会实践,37支重点团队先后赴西北地区5省(自治区)17市60余家煤矿调研学习。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竞赛题目,通过企业走访、与工程师对话、与校友对话等形式,采集数据,现场观察,寻找破题之法。
  “我们团队历时3年,深入调研了西安市112个老旧小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课题找到问题关键和解决办法,帮助老旧小区改造转型。”学生团队在“挑战杯”决赛现场向评委介绍自己的实践初心。从校赛到国赛,团队成员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追求卓越的梦想变成现实,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成解决基层社区消防治理问题的现实力量。经过扎实的调研,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凝练出了《AI赋能的深部煤岩强矿压智能感知预警系统》《智能反射面助力煤矿井下信号全覆盖》《新能源矩阵式荞麦智能采晒装置》《社区基层消防治理体系韧性提升困境与突围》等一批科创赛事成果集群,彰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转化效能,开辟竞赛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范式。
  四、沃土润苗,生态育才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能源、安全特色优势,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理论宣讲——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全链条、强融合的‘能源报国’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创新‘红墨育人’工作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通过把‘大道理’变成‘小清新’,把‘小课堂’融入‘大课堂’,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熔铸于学生的血脉当中,践行‘教育强国、能源报国’使命,奋力谱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篇章。”校党委书记来兴平说。
  今年,学校先后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聚焦学生“创”的能力,在成“业”上不断优化政策、资金、场地等支持保障,完善项目入驻、培育、孵化、创业等服务链条,加速培养优质高品质项目落地成形。学校建立了占地2万m2的“创新创业与就业训练基地”,为西安科技大学“产教融合、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汇集力量”的创新创业孵化与就业能力提供更优质的平台,形成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合作模式,促进项目优势互补、需求互通。为支持学生将科创项目转化为创业产品,学校设立了创业孵化与扶持资金,支持竞赛项目转化,面向立项团队,提供了办公室、演练室和会议室。
  在学校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下,西安科技大学师生在创新创业领域不断彰显青年担当,获评“陕西好青年”——创新创业好青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队等一批优秀大学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