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交大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7月22日至24日,西安交通大学励志书院党总支南充乡兴红承实践团队赴四川省南充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由党总支书记、院务主任徐慧,党建秘书、辅导员田静瑶带队,数学学院励志书院师生联合第一、第二党支部成员9人参与,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调研产业发展、开展校地共建等活动,深入革命老区,助力乡村振兴。
一、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想根基
22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位于西充县莲池乡的张澜旧居。旧居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见证了张澜先生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团队成员借助实物陈列、图文史料、影像资料等多元载体,全方位、多角度研习了张澜先生投身民主革命、坚守爱国初心的光辉一生,感悟张澜先生“清正廉洁、以民为本”的精神内核。
在罗瑞卿纪念馆,实践团队跟随讲解员回顾了罗瑞卿将军饱经磨难却忠贞不渝的一生。从少年时期接触进步思想,到青年时期投身革命屡建奇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作出重要贡献,罗瑞卿将军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团队成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实践团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并围绕参观内容开展组织生活。会中,团队成员丁俊亦以“追寻先辈足迹,淬炼忠诚品格”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组织生活的最后,全体成员在罗瑞卿纪念馆前的党旗下列队肃立,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广场回响,传达了实践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坚定决心。
二、调研乡村振兴,记录发展路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南充市嘉陵区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为进一步了解南充市嘉陵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实践团队走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实地调研。
在一立镇塘湾村,团队见证了党建引领下乡村治理的显著成效。一站式便民服务区、儿童服务站等设施的完善,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彰显了党组织在乡村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团队成员与村干部深入交流,就产业发展、惠民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共谋乡村发展新策略。
乡村要振兴,关键看产业。团队成员走进双桂镇尚好桑茶基地与龙蟠镇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访当地乡村振兴龙头企业。从桑叶到桑茶的全产业链发展,从传统种植到智能控温的现代农业转型,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产业振兴对乡村经济的强大拉动作用。
同时,实践团队还探访了双桂镇田坝会馆,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当地的乡村文化脉络。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商贸民俗记忆的古建筑,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见证,更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滋养。
三、走访当地企业,洞察发展态势
从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到科技赋能的创新浪潮;从传统企业的技改焕新,到招强引优的密集签约,南充市正掀起一场提振工业经济的攻坚战。为实地调研南充市工业发展现状,实践团队走进嘉陵工业集中区,系统收集当地在传统产业现代化升级与新兴产业战略性引进方面的具体实践案例。
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像走钢丝般精准把握传统根脉与科技创新的动态平衡。在尚好桑茶企业展区,团队成员了解到南充市桑产业的悠久历史。近年来,尚好桑茶进行了涵盖三大核心板块的开发,进而实现了由传统桑茶产业到桑茶全产业链发展的转变。团队成员还前往参观了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四川凸酒酒业等,系统了解了南充市丝绸业、酒业的发展创新历程。
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嘉陵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广纳四方优质企业。为实地考察入驻企业实际运营状态与发展态势,实践团队走进位于嘉陵工业集中区中的东嘉新能源、吉利汽车两家企业。在东嘉新能源的房车生产线上,团队成员了解了房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房车功能创新提出了设想。随后,团队成员与浙江大学社会实践团队一同参观吉利汽车生产流水线。企业结合团队成员专业背景进行针对性讲解,助力团队成员把握汽车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四、深化校地合作,共享优势资源
校地合作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围绕南充市发展实际,实践团队以共建实践基地、深化校际交流为切入点,在优势资源共享中探索协同育人路径,让青年力量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实践团队前往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参观学校标本馆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与院方组织召开座谈会。杨在君院长介绍,学院坚持科研服务生态的理念,学生常年驻扎在野外开展动植物保护研究。座谈会上,团队成员围绕野外科考工作、大熊猫保护工作等话题与院方进行交流讨论。团队成员认真倾听,积极发言,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在南充市嘉陵一中,实践团队参与了励志书院与南充市嘉陵一中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基地未来将重点开展社会实践、研学交流、师资培训等项目,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构建校际协同育人新格局,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西安交通大学励志书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乡村振兴调研中勇担时代使命,深入生产一线丰富专业知识,走进田间地头锤炼实干本领,充分展现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未来,书院师生将继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