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会议在榆林人民大厦正式开幕,会议开幕式由榆林学院党委书记张新柱主持。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长张树军在致辞中指出,榆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李子洲、刘志丹等革命先辈在此开展革命活动,使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与八路军抗日出发点。对此,他强调从三方面开展研究:一是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现实针对性,展示西北革命策源地的历史内涵与特色。二是坚持大历史观,以唯物史观探讨其生成壮大的历史逻辑,从“两个结合”阐释文化渊源,通过多维度研究揭示其历史必然性。三是聚焦时代课题,学习西北共产党人坚守信仰、不怕牺牲、心系群众的品质作风,阐释西北革命策源地经验的当代价值,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学理与人才支撑。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长朱善璐在致辞中着重强调,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他的思想与精神,在西北革命策源地的生成和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引领作用。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真梳理西北革命史、陕北革命史,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党团创建史以及奋斗史,从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通过深入总结历史,为资政育人提供有力支撑,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为实现伟大奋斗目标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新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杨凤城在致辞中表示,要强化时代意识,做好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他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等多个维度拓展研究领域。要富有国际胸怀,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打造出既立足于中国,又能在世界上传播的学术话语体系。指出中共党史党建学,具有学术性、政治性、历史性、现实性、理论性、实践性特点,要处理好“六性”之间的关系。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欢在致辞中指出,深化西北革命历史研究是把握中国革命规律、赓续红色基因的时代课题,其蕴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智慧及伟大革命精神。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榆林及陕北的革命资源是生动教材,高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把西北革命历史中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育人资源,引导师生领悟党的领导必然性,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复兴事业。
开幕式上,举行了揭牌和签约仪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秘书长胡俊、榆林学院校长康伟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革命策源地研究中心”揭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长孙维杰、中共陕西省委党委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李兵、榆林学院校长康伟、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小红为榆林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揭牌。同时,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吴永、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赵晓亮分别与榆林学院校长康伟、党委副书记闫龙、马亚军,副校长姚学慧签订了合作协议。
主旨发言环节中,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马卫防,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张国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蒋建农,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会长王东,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华南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金龙,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李东朗,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忽培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丁晓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吴永,榆林学院校长康伟,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陕西省党史学会执行会长、西安邮电大学二级教授袁武振,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赵晓亮等16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8月9日下午,会议进入分论坛研讨环节。分论坛分别围绕西北党史研究、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研讨、红色文化资源与“大思政课”建设研究三个论题展开深入讨论。
闭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德平副教授、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常改香、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白清平教授分别代表3个分论坛汇报发言。同时举行了优秀研究生论文奖颁奖仪式,对在本次研讨会论文评选中表现优秀的研究生进行了表彰。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张曙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成果,认为此次研讨会对于深入研究西北革命历史、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也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期望,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继续加强合作,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推动新时代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陕西省党史学会副会长、榆林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小红主持闭幕式。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西北革命历史与中共党史党建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榆林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动力。通过深入探讨西北革命策源地的生成、历史与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会议对于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推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改革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北革命历史研究和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