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电经管院:探索“红色基因+经管专业”融合育人新模式
2025-11-28 16:43:0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1月22日至23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组织38名师生,乘坐大巴奔赴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延安通校旧址等地,开展“唱着红歌到延安,带着案例回课堂”主题红色寻根案例课。活动线上同步图片直播,6.03万人次线上参与。

  如何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功底,又具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的新时代经管人才?西电经管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深厚的红色校史资源“请进”专业课堂,打造一门别开生面的“行走的红色寻根案例课”,探索出一条“红色基因+经管专业”融合育人的创新路径。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西电鲜明的红色底色,有效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特色和优势。”执行院长柴建教授表示,“‘行走的红色寻根案例课’就是我们的关键探索,旨在让学生在校史的沉浸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坚定信仰、启迪智慧、传承精神。”

  校史发生地开展案例教学:在实景中感悟管理智慧

  “同学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当年‘长征路上办学’途经的重要节点。大家思考一下,在那样极端艰苦、物资匮乏、信息闭塞且随时面临敌军围追堵截的环境下,这支‘背着电台行军’的队伍,是如何进行人员调配、物资保障、信息传递和风险决策的?”在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授课教师将课堂直接搬到历史现场。

  参与该课程设计的黄丽娟副教授感触颇深:“站在历史发生地,讲解管理与创业的核心知识,学生的眼神是不一样的。他们脚下的土地、眼前的文物,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教具,让书本上的理论瞬间拥有了温度和力量。”

  学生们站在先辈们奋斗过的地方,聆听老师将那段峥嵘岁月转化为鲜活的管理学案例。从“半步电台起家”学习初创资源整合;从“窑洞大学办学”探讨人才培养与知识管理。这种沉浸式、场景化的教学,让抽象的管理学理论瞬间变得可触可感。

  校史文化中唱响历史红歌:在旋律中激荡家国情怀

  “政治要坚定,技术要精明……”在案例课的特定环节,师生们会共同唱响与西电历史紧密相连的校史歌曲或红色歌曲。歌声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思政课。

  学院引导学生在学唱、传唱这些经典旋律的过程中,了解歌曲背后的校史故事:那是老一辈西电人在窑洞里一边学习电讯技术,一边高唱革命歌曲鼓舞士气;那是建校初期师生们一边劳动建校,一边用歌声表达建设祖国的豪情。

  负责课程组织的辅导员说:“起初有学生觉得唱歌是形式,但当他们了解了歌曲背后的故事,再齐声唱响时,情感是共通的。你能看到他们眼中的庄重和感动,这是一种无声的精神洗礼和团队凝聚。”

  歌声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先辈们“永不消失的电波”所代表的忠诚、使命与担当。大一新生吕萌说:“在通校旧址唱响《延安通校校歌》时,一种跨越时空的使命感在心中激荡。它让我立志,要为连接更广阔的天地而笃学不辍。”这种体验,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信念内化于心,为学生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校史故事中挖掘专业案例:在历史中汲取专业养分

  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系统梳理、深入研究校史,从中提炼设计出校本教学案例册《西电红色管理案例五讲》,内容涵盖创业资源整合、组织成长战略、人才知识管理等。例如,以“半步电台起家”的故事为蓝本,开发了“极限资源整合”的案例;以延安通校规模化办学发展为背景,开发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案例。

  “挖掘校本案例的过程,对我们教师而言也是一次深刻的再升华,”参与案例编写的杨挺副教授坦言,“先辈们在极度匮乏条件下的创新与坚守,本身就是管理智慧的极致体现,让我们对‘管理’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些真实的“原生案例”,亲切且富有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确保了“每人一个案例灵感,每组一个案例框架”的教学目标落地,实现了红色寻根的教育闭环。在教师指导下,这些成果将被系统梳理为案例集。在案例分析中,学生们不仅是在解码历史中的管理智慧,更是在汲取先辈开拓创新中所展现的勇气与担当。

  西电经管学院的“行走的红色寻根案例课”,成功地将校史的“育人潜能”转化为“育人效能”,打破了传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困境。它让红色基因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可感知、可参与、可运用的生动教材,在润物无声中塑造着学生的品格、品行和品位。此次活动由学院培养的大三学生团队参与组织实施,展现了育人成效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德才兼备、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经管人才提供了富有西电特色的创新实践。(通讯员:杨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