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应化教师党支部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创新构建“一二三”党建工作法,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助农”党建品牌,实现党建工作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一)树立“一面旗帜”领航科技助农工作
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四项举措夯实组织基础: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15项党建制度,实现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着力培育“双带头人”,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履职能力;三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廉政警示教育、党史军工故事宣讲、读书分享会等特色活动,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四是实施党员量化考核,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党支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本地农业技术发展短板后,主动对接学校与鄠邑区政府,推动成立由博士党员组成的“智慧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并与涝店镇政府达成科技助农合作意向,充分展现了党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培育支部班子和服务团队“两支队伍”
党支部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支委班子和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支委会成员党性坚定、业务精湛,其中2人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入选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通过定期开展党务培训,不断提升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

针对参与助农工作的博士党员团队,党支部创新开展宗旨意识教育:一方面组织系统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通过参观革命遗址等实践活动,强化使命担当。通过教育培育,党员教师的宗旨意识、党性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均得到了加强,更多的党员教师积极主动申请加入“助农团队”,团队正式进驻涝店镇农业科技服务站开展助农服务。
进站以来,党员教师们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和“乡村振兴”初心使命,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现场授课,通过科学实验、科普授课、有机肥技术推广、油桃果醋深加工项目推介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朋友科技致富,帮助农业企业攻克技术难题。
(三)着力实现党组织凝聚力、科研工作水平、党员队伍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三个提升”
党支部多措并举,实现党组织凝聚力显著提升。通过制定《党员为民服务承诺书》,建立新媒体宣传平台,完善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党员考核体系,有效激发党员参与热情。
科研工作水平实现新突破。党支部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凝聚博士党员投身科技助农项目,“乡村振兴”项目获鄠邑区科技局立项支持。团队累计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核心论文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党员队伍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在科技助农活动的示范带动下,支部党员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持续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甲醛检测服务;赴侯王村、郭村等省级贫困村开展农药化学品知识科普、农产品电子商务教学;组建支教小分队赴多所小学开展教育帮扶。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党员教师服务社会、奉献担当的精神风貌。
应化教师党支部通过实施“一二三”党建工作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地方发展深度融合,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在党建引领下,以应化教师党支部党员为主体的“智慧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助力涝店镇成功获评西安市“省级科技示范镇”,成为鄠邑区首个获此殊荣的乡镇。2名博士党员教师被当地农业企业聘为技术专家。通过推广农业技术项目等措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团队不仅获批区级“乡村振兴”项目,还完成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现了服务地方与科研创新的双赢。

党支部党员宗旨意识与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多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除科技助农外,党员教师长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家装甲醛检测服务,深入贫困村开展农药知识科普活动,并组建支教小分队支援乡村小学教育,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担当。

党支部的实践成果获得了政府部门、企业与群众的广泛认可,“科技助农”党建品牌已成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校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典范,为其他院校依托学科优势服务地方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彰显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