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成都理工大学基于AI+知识图谱技术打造“形势与政策”课程智慧教学新生态。通过课程内容与知识图谱、AI智能体、虚实情境三大智能要素的深度融合,构建全景式知识导航系统,为师生教与学提供全场景智能化支持服务。线上课程连续开课14学期,受40余所高校使用,每学期选课人数超2万余人,累计浏览量超3000万次。
一、课程简介:时代大课 数智融教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广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课程。作为一门国之大课、时代大课、人生大课,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国家同向同行中谋划发展、规划未来。
为破解课程时效性强、内容更新快,且无统编教材的困局,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形成对中国与世界等诸多复杂且相关问题的整体性理解和系统性认知。成都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团队,基于近五年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中宣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等教学要求,依托校内问渠学堂和超星智慧教学系统,构建“概念体系为纽带、知识图谱为骨架、AI智能体为中枢、动态资源库为基石”的四维协同架构,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人机协同的智能教育、虚实融合的场景创新,形成具有示范价值的“技术赋能-认知统整→情境浸润→具身迁移→意义建构”五维联动新模式,有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
二、智慧课程建设特色:智链全景 多维赋能
1.结构化铸框架:以概念体系为纽带,实现认知统整
课程无统编教材,教学主要依据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为在变动中寻求稳定性,以知识点为基础,以专题为脉络,以板块为框架,以学科为整体,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专题教学中,将零散的教学要点整合到同类专题中,并归属到板块内,以提取同类主题大概念,形成层次分明、纵横贯通的知识联结体系;其次,课程体系中,基于概念与概念联结,形成板块内相对稳定的概念体系,实现知识的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基于概念体系建构,发布课程知识图谱。
2.可视化优流程:以知识图谱为骨架,实现全域数字赋能
基于教育部下发的近五年153个教育教学要点,提取5大层级119个核心概念,精准匹配1738条学习资源和1021个测试题目,录制1200分钟AI数字人理论讲述视频。借由全流程数字赋能实现问题链引导→案例式呈现→情境式体验→项目式实践→反思性升华的教学评一体化。
3.自适应强路径:以AI智能体为驱动,精准适配学习需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大会议、时政要闻、权威解读、学术前沿等强大资源库为支撑,精准开发知形明势、解政析策的“晓策君”AI智能体,搭建答疑解惑、错题诊断、动态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精准推送、动态干预、实时反馈等功能。
04.情境化促建构:以数字化呈现为抓手,激发意义生成
为贴近学生实际,促进意义建构,构建校本+学科+区域+朋辈四大资源库。校本资源方面,基于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构建383个校本资源,结合AI数字人和全息渲染技术,将平面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数字人讲解视频。
模拟现实情境,自建“抗震救灾精神”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增强沉浸式学习体验。
三、建设成果:辐射引领 赋能未来
课程先后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年)、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省级线上一流课程(2022年),出版“形势与政策”教辅资料3套,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获批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择优推广项目等。
课程改革经验被教育部工作简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介报道30余次,实现改革成果从局部探索到全域推广的跨越。数智驱动、AI赋能助力课程由知识传递向价值内化的深度转型。
作者:齐明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