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GMAT - 答疑

gmat 2次考试间隔多久

2023-10-14 09:33:59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同学们您是否也想知道gmat 2次考试间隔多久,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呢?相信你通过以下的文章内容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话不多说,接下来就跟着中国教育在线小编一起看看吧。

gmat 2次考试间隔多久

gmat两次考试间隔多久

目前已知GMAT考试报名两次报考时间由以前的30天缩短为16天,比如8月10日考过一次的同学可以参加26的考试。但是必须在19日之后才可以报名第二次,如此可以缩短考生的考试周期,为学生申请学校争取宝贵时间。

GMAT换题库小规律:

规律1:题库时间的切换--通常要 跳跃两次 才能完成。

规律2:如果前两个 题库都少用 12~15天,第三次 题库不可能再少用了。即使再次出现 少用的情况--也只是3天左右的微调。所以11号之前,几乎不可能。而11号~16号--属于微调范围区间,只不过 第三次 少用 这种微调可能性很小--理由很简单,题库不是白来的,是出题者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通常都会用一个月,只要在 跳上/中/下 旬的时候才出现 多用/少用的情况。要是每次题库都只用23天左右,出题者还不累死,老美这点脑子还是有的。反而延长题库使用时间可能性大,10月16~21可能性很大[而22号~25号 换,概率<5%; 25号以后--概率为0]。11月/12可能又回归到16左右换GMAT题库--反正应该是中旬。

1.从07年至今,仅有四次出现当月不换GMAT题库,分别为2008年6月、2009年2月、2011年4月和2011年11月。

2.从07年至今,仅有四次当月换GMAT题库两次,分别为2009年1月、2010年2月、2011年7月和2011年12月。

3.换GMAT题库间隔时间最长为39天,为2008年5月23日至2008年7月3日。

4.换GMAT题库间隔时间最短为19天,为2009年11月18日至2009年12月7日(注:当年发生了一件很著名的GMAT侵权案)。

5.其中星期五和星期三为换GMAT题库次数最多星期数,星期六和星期日为换题库次数最少星期数。

6.从07年至今,尚未换过题库的日期为:10,11,12,13,19,30

如何提高GMAT数学的备考效率:

GMAT数学备考心得一:基础训练与错误点的寻找:OG

1)OG review + DS和PS题目开始前的guide(DS是P273-276:了解出题规则),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2)OG DS和PS——DS160道,PS250道左右。分别把后面的100道做一遍,总结出自己的理解问题,这是基础积累过程;

A)如果各做100道:一次做完;如果都做完,就分2次完成,两次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DS和PS搭配着来

B)错题总结:按照错误类型总结

a)思维陷阱

b)马虎问题

c)理解问题:并把阻碍理解的表达积累起来

e)“DS的充分性”没有把握好

GMAT数学备考心得二:理解能力训练、pace训练和知识点遗忘的克服:PREP数学的破解

(1) 资料:PREP破解 DS和PS——最接近实战的英文题

(2) 怎么练:

A) 每天37道,自己组合成套题配合着语文和作文来做,计时。

B) 每天做完以后:总结错题,猜的但猜对了的不管。

按照错误类型进行总结:马虎问题、思维陷阱、理解问题、知识点遗忘。

尤其是知识点遗忘部分,建议把相应知识点的题目放在一起,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发现这一类知识点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思路。

C) 定时复习。

(3) 练到什么程度:当发现3个标准的题感有了,就可以酌量减少,一周做2套什么的维持下感觉,根据自己的模考计划而定。

哪部分差做哪部分,时间紧的建议做完DS 2个practice,PS practice1。

GMAT考试中逻辑考试难在哪里:

1. 阅读

如果GMAT逻辑一直做不好,首先要评价一下自己是不是文章没有真正读懂,因为往往遗漏掉文章中的一些关键的细节信息会造成对推理无法正确把握。而且,大部分的GMAT逻辑试题文章都会用较多的背景信息以及长难句来增加理解上的难度,这样就造成了阅读能力有限的同学在坐起逻辑题来比较困难。因此,若因为阅读而导致逻辑受影响,首先需要加强的就是阅读训练。

2. 提炼

不论是在GMAT考试的考场上还是今后如战场的商场上,提炼关键信息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为你节省下大量的时间从而更高效地应对工作生活中爆炸的信息量。中国学生往往不习惯用最简短的语言复述别人讲的话,这样在逻辑题的解题上就吃亏了——因为逻辑文章里的“废话”其实可以很多,真正推理的主干也许就几个单词。一个人,如果用和别人一样容量的大脑去分析比别人少10倍信息量的精华推理,他的效率肯定是更高的。

3. 发散

因为教育模式和文化习惯的影响,中国考生的思维方式与GMAT逻辑所考查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前者是发散型的,后者是直线型的。中国考生往往想得太多,总认为出题人故意设计了需要拐很多弯才能成立的推理,但GMAT考试作为一个标准化测试,尤其是在逻辑推理的考查中,特别强调客观性——试想,若允许任何一位考生以多步跳跃的方式得到正确答案,那么将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可言。因此,考生在备考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头脑变简单了,同时一些原本看起来迷惑不已的选项再也不必浪费时间纠结了。

GMAT考试间隔减半

一战就能顺利获得好成绩跟GMAT考试分手的考生毕竟少数,大部分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走上考G刷分之路。然而,30天的考试间隔让考生的刷分结果变得难以捉摸。近期,GMAT官方公布了一系列关于考试政策的利民政策,其中考试间隔时间减半尤其受人关注,下面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再次考试时间间隔减半到16天

间隔时间缩短,让考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刷分。以前间隔时间是31天,也就是说你这个月考完了,想要接着考试的话,只能下个月再考,到时候很可能已经换库了,你还需要重新整理机经。但是考试间隔一旦缩短为16天,考生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最多参加两次考试,如果运气好点,很可能不用经历换库危险,还能继续参加考试。虽然GMAT考试官方出台的这个政策是为了增加考生参考的机会,但对于考生来说,无疑也减少了备考周期,给大家提供了更多机会考出高分。当然,大家在连续12个月内仍然最多只能够考5次。

只要身份证就能入场

参加GMAT考试,你必须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才能入场考试。而很多考生对GMAT考试带什么证件的要求不太了解。根据GMAT改革之后的规定,从2014年1月15日起,中国大陆地区的所有GMAT考试中心就已经开始接受中国第二代身份证作为考生身份凭证,也就是说,护照和身份证只要一件就足以确保入场。当然,考生在考试前,要记得确认一下证件的有效期。考试时须携带本人有效期内的护照或第二代身份证。考试当天无法向考场管理员出示护照或第二代身份证的考生,将被拒绝进入考场。

成绩单不再标注已选择取消的成绩

如今,GMAT考生取消的成绩不会出现在提交给学校的正式成绩单中,同样也不会显示“C”,即cancelled。这个成绩只有你在线查阅时,自己可以看到。

以前向学校提交成绩的时候,如果你考过5次GMAT,取消了其中3次的成绩,在寄给学校的成绩单中不仅会显示接受的两次成绩,还会显示表示你取消过成绩的C标志,也就意味着你五次考试只有两次是考的比较满意的,其余三次分数都不是很高,这样无疑会暴露出考生的一些劣势,比如高分其实并非努力得来,而可能是靠多次刷分侥幸获得的。但是现在的成绩单中完全没有C标记了,只会显示你接受的成绩,也就是说成递交给学校的成绩表上只显示你的高分成绩,学校也不会知道你到底考了几次。

可以使用出生日期在线查阅成绩单

现在GMAT考试成绩允许考生使用自己的出生日期在线查阅正式的成绩单,考试中心将不再另外发放验证码用于身份验证。以前的那个验证码又长有难记,考生需要特别保管,一旦不小心丢失想要找回过程很麻烦。但是现在考生却可以用自己的生日日期来查询成绩单。而且以后不管参加多少次考试, 都可以用这一个信息来查,相比起来需要很多个复杂的验证码,这个新规定有助于考生方便快捷地随时查阅自己的GMAT成绩,也是非常贴心的改革。

以上就是关于GMAT考试间隔时间减半和其他利民政策的相关介绍。希望各位有刷分意向的考生能够根据政策变化,调整自己的考试策略,努力取得更为优异的GMAT成绩,梦圆名校。

gmat考试刷分须知

1、GMAT考试时间间隔

根据官网信息,考生两次考试预约的间隔必须超过31天,在连续的12个月内最多可参加5次GMAT考试。考生最早可提前六个月注册考试或进行考试改期。也就是说,GMAT一个月最多只能考一次,请大家计算好考试时间,安排好考试计划,切勿因为刷分而耽误了其他申请工作和材料的准备。

2、GMAT考试如何刷分

所谓的GMAT考试刷分,就是指通过反复参加GMAT考试,提高考试成绩,大部分申请学校对于GMAT考试结果比较关心的部分为总分,语文和数学的单项成绩以及该单项成绩在全部考生中的分数百分比。所以提升这些项目的数据就成为了刷分最需要做的事情。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总分700分,两个单项各自达到80%的百分比即为进入TOP25名校的基本要求。

3、申请学校如何看待GMAT考试分数

关于gmat 2次考试间隔多久这个问题本文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那么可以持续关注本频道。

>> 雅思 托福 免费课程学习,AI量身规划让英语学习不再困难<<

请选择
高中及以下
英语三/四级
英语六级
其他
请选择
雅思6分/托福80分
雅思6.5分/托福90分
雅思7分/托福100分及以上
其他
请选择
在家自学
线上培训
学校听课
一对一辅导
请选择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 声明 -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 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语言考试咨询
出国留学院校排行
留学热门专业分析
出国应具备的条件
留学回国就业情况
请选择留学地区
英国
美国
澳洲
加拿大
韩国
日本
新西兰
意大利
香港
澳门
台湾
请选择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立即咨询
免费获取留学方案
请选择
初中
高中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其他
请选择留学地区
英国
美国
澳洲
加拿大
韩国
日本
新西兰
意大利
香港
澳门
台湾
请选择
高中
本科
硕士
MBA
博士
其他
请选择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