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开学第一课 | 杭州市朝晖实验小学书记、校长 项声菊:龙腾启新程 “十礼”润童心
2024-02-26 17:5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占尘雪)2月26日,杭州市朝晖实验小学“龙腾启新程 ‘十礼’润童心”2023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举行。

  典礼中,朝实学子用自创的《童说“十礼”》儿歌,以“学有礼”向全校师生解读“浙风十礼”。

  拥抱身边的同学,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相亲相爱互助邻里;回望寒假,同学们变废为宝,利用垃圾袋、保温外卖袋、废报纸、多余的布料、扭扭棒等环保材料,涂涂画画、剪剪缝缝、扭扭粘粘,形成一件件新颖别致的龙元素服装,《丰衣》“行有礼”,如龙首昂,扬志千里。屏幕上那一道道具有龙元素的美食,是孩子们的《足食》,利用普通的食材动手为年夜饭新添一份精彩,创意无限,传承“餐有礼”。

  文明礼仪是学习和生活的根基,是健康成长的臂膀,是民族素质、国家形象的具体体现。文明礼仪体现在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项声菊校长以思想家颜元之道“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寄语朝实学子文明用语,做文明事,成文明之人,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校园文明礼仪的使者,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温暖大气的朝实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美丽的朝实校园更加温暖美好。

  以下是项校长致辞全文——


杭州市朝晖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项声菊


龙腾启新程 “十礼”润童心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新学期好!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出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是民族素质、国家形象的具体体现。文明礼仪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体现在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

  浙江省文明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的实施意见》,旨在全社会倡导践行“浙风十礼”,推动“浙江有礼、从我做起”成为全民行动自觉,让每一个浙江人都成为文明代言人。让“浙江有礼”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标志性成果。

  浙风十礼,从我做起。大家都应主动践行有礼,争当“浙风十礼”的传承者、践行者、传播者。那么你知道“浙风十礼”是什么吗?

  餐有礼:用餐要光盘,聚餐用公筷

  帮有礼:随手做志愿,邻里相守望

  敬有礼:拥党护根脉,爱国爱家乡

  乐有礼:文明伴游乐,有序观赛演

  亲有礼:传承好家风,相亲又相爱

  网有礼:上网要节制,传播正能量

  信有礼:重信守承诺,立身又立业

  行有礼:言行有礼貌,出行讲秩序

  学有礼:全民学礼仪,知书又达理

  仪有礼:节庆崇简约,办酒不铺张

  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还联合发布了《因为有礼》主题曲: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一个礼,滋养了我,也滋养了你。因为有礼,人人之间和谐有序;因为有礼,有仁有义堂堂而立;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相亲相爱互助邻里;因为有礼,千里万里温暖我和你。因为有礼,绿水青山更加秀丽;因为有礼,吴越大地勃勃生机;礼让谦和,包容大气;勤俭修身,从我做起。因为有礼,千里万里温暖我和你。歌词动人深刻,旋律优美动听。

  同学们,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让我们用文明语言,做文明事,成为文明之人。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他人交流,真诚以待,春风化雨。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校园文明礼仪的使者,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温暖大气的朝实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美丽的朝实校园更加温暖美好!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