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于舒情 摄影 郭炜婷 李雨晗)外语人才应该如何提升思政素养,才能成长为新时代能担当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之大任的国际传播人才?近日,浙外西语学院党校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外语人才思政素养提升”为主题的党课,老中青三代党员同台共讲。24德语1班林京嫔、24德语2班荣畑畑主持。
本场特邀老年一辈代表是浙江省直机关退休干部、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宣讲团团长施红光;中年一辈代表是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严伟剑;青年一辈代表是学生党员22意语1班竹成馨、22德语1班吴柯亲。
开讲前,浙外西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戴力为施红光颁发学院“IC(国际传播)金牌党校红色导师”聘书。施红光表示,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他将积极助力学院思政育人工作走深走实。
“老年一辈”谈:施红光以《新时代大学生要有讲政治的品格和能力》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理论深邃、思想厚重的党课。他以中美“关税战”为切入点,回顾了新中国自抗美援朝以来在面对强权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传统,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关键所在。他强调,“讲政治”指的是“能够透过经济现象看到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能够用政治眼光分析经济和社会现象,能够坚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坚持奋斗”“讲政治”不是口号,而是有理论深度、实践支撑和历史厚度的具体行动。施红光鼓励大家摒弃“精致利己主义”,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服务人民、参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实现青年价值。
“中年一辈”谈:严伟剑分享了自己求学期间入党、工作以后继续提升学历的经历,表示自己的经历并没有那么艰辛,但是自己一直坚持“向善”“向上”,哪怕遇到困难,也从不放弃,鼓励大家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勇敢迎接挑战。他结合国际交流工作时的学生成长案例,鼓励大家用好学校国际交流项目,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积极投身对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
“青年一辈”谈:竹成馨分享了自己两年来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国宝故事传播团队从队员到队长的经历。她表示,外语人要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必须坚持“厚植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在学好外语的基础上,既要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又要善于打破文化隔阂主动对话,在保持文化本真的同时,让不同受众感知中国故事的温度。
吴柯亲自分享了自己在学院党员之家团队中的成长经历。她表示,组织、策划“寻语青年说”系列活动的经历让她明白了:新时代的国际传播者要学会调研、学会思辨、学会表达,要在一次次面向真实受众的表达实践中,提升话题策划、组织实施的综合能力,最终做到把问题剖析明白,把道理讲得让人愿意倾听。而这样的“知行合一”,正是国际传播人才思政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分享环节结束后,现场师生积极提问、互动,进一步就“外语人在国际交流环境中如何讲政治”“如何进一步提升思政素养”等相关问题开展讨论。
戴力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施红光、严伟剑以及两位学生党员的分享,指出“外语人才思政素养”如何进一步提升,将是我们继续努力的目标。我校始终坚持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担当文明互鉴与人文交流使命的高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外语学子天然具有国际传播的使命,更要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素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分众化、区域化”精准传播能力。
学工办主任、党委组织委员、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黄文璇,团委书记黄连城,团委副书记李奇贵,学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徐奇阁,以及师生入党积极分子代表等60余人参加。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