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外学子连续五年以多语为桥点亮青田侨乡子女的假期星空
2025-08-19 14:0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黄连城)“同学们,抬头看看校园旁的欧式小楼,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青田吗?”夏日的阳光透过丽水青田贵岙乡小学的窗户,洒在浙江外国语学院23级意大利语(中外合作)专业金祝瑜的教案上,也拉开了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学院暑期支教团队第五次侨乡支教的序幕。
  自2020年以来,这支带着“语系侨情”初心的队伍,已连续五年扎根于此,用一个月的时光,为侨乡留守儿童搭建起多语种学习的平台,更用文化的温度,串联起侨乡的过去与未来。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青田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侨”的印记——百年前侨胞漂洋过海的艰辛、异国他乡坚守中华文化的执着、回乡建设时的热忱,早已融入这座小城的血脉。浙外支教团队深知,支教不应只停留在语言教学上,更要成为侨乡文化的“传承者”与“讲述者”。
  为此,团队聚焦“侨乡文化及多语种讲好中国故事”,精心设计了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多语种国际理解课程,让语言学习与侨乡记忆紧密联系。
  课堂上,基础词汇不再是枯燥的字母组合:学意大利语时,团队从“Ciao(你好)”“Grazie(谢谢)”教起,再顺着文字里的“故土深情”,讲述侨胞手札里的故土深情;教法语时,24级法语专业的毛子婧会播放侨胞海外创业的影像,讲述他们回乡后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故事,让孩子们在语言学习中,体悟祖辈“身在异乡、心向故土”的牵挂。她的讲述里,有着百余年来青田侨胞“与祖国同频共振”的赤诚,而“侨心向党”的种子也在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神里悄悄萌芽。
  “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真诚让我感触很深,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在和他们的互动中学会了用更包容的视角看待世界。”和金祝瑜共同上完一节意大利语课后,留学生Theo这样说道。
  本次支教活动团队成员还邀请了4位在杭国际友人,以跨文化协作的授课形式,为大家带来别样课堂,在知识传递中促进国际传播。
  此外,为了让侨乡文化更可触可感,团队还设计了沉浸式体验环节:他们带着孩子们模拟“侨胞与家人通信” 场景,让孩子们用刚学会的外语搭配母语,写下“爸爸,我学会说西班牙语啦,等你回家教你”的暖心话语。
  团队甚至用史料还原侨胞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场景,让孩子们明白“原来我们的家乡文化,早就走向了世界”。在多语种的语境里,侨乡文化背后的坚韧品格与开放包容的家国情怀,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祖辈故事”。 
  语言之外,团队还想为孩子们打开多彩成长的大门。他们开设了足球、篮球、手工艺术、音乐和跆拳道等兴趣课程。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制作了舞会面具、绘画作品。这些课程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水上桨板和户外研学运动更是让孩子们在锻炼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纯净。
  一个多月的支教时光,队员们早已不是“外来的老师”,而是孩子们的“大朋友”。他们与孩子们同吃同住,感受到这里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知识,还有陪伴与看见。“这次支教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教育拔节生长的力量,身为青年学子,当以所学为舟,向基层的沃土驶去,在实践的淬炼中丰盈自我,才能将青春的光热熔铸为时代前行的星火。”团队队长金祝瑜感慨地说。
  五年时光,五批队员,不变的是浙外学子的初心,更是“语系侨情,学海共启航”的约定。未来,这支支教团队还将继续走进青田,用多语种为桥,用文化为帆,陪伴更多侨乡子女探索世界,也让侨乡的故事,在一代代人的讲述中,愈发鲜活、动人。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