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经纬交织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测绘学院绘就科研育人成长图谱
2025-08-07 15:1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周畅)乌鲁木齐河源头冰川之畔,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维吾尔族学生麦麦提敏・艾力正在专注采集植被样本,详细记录蔷薇、梭梭的海拔分布。与此同时,远在杭州钱塘校区里,26名备战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的学生也在精准调试虚拟仿真系统参数。这一东一西、遥相呼应的实践场景,生动展现了学校将科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图景。

  机制铸经:把科研链条变成育人链条

  近年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一体贯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包括科研育人工程在内的十大工程。测绘学院从强化教师指导、优化学生科研培养路径等多维度发力,积极构建“全过程”科研育人体系,健全“项目牵引—团队协作—成果集成”一体化科研育人机制。

  “学院年轻教师有想法、有闯劲,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积极性高,科研育人呈现‘双向奔赴’态势。”测绘学院副院长方伊曼介绍说。学院充分整合科研项目、学科竞赛资源,鼓励教师牵头组建跨年级学生科研团队,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等学生科研平台,引导学生全程参与研究方案制定、数据采集处理、学术论文撰写等科研环节,打造闭环式育人链条。

  实践织纬:让科研育人扎根大地和赛场

  “理实结合 实践育人”是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育人理念。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采样现场,指导老师方伊曼向麦麦提敏・艾力阐释了测绘人的使命:“气候变暖正导致高山垫状植被带萎缩,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守护生态红线提供精准空间坐标。”这一席话深深触动了麦麦提敏,激发他萌生了“运用GIS技术构建北疆植物分布数字图谱”的研究构想。

  与此同时,假期的钱塘校区会议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黄伟朵、李爱霞等指导教师与备战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的队员们围坐研讨,逐点逐项推敲“坐标系转换偏差”等技术难题,学生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演算草稿。学院还特邀浙江南方测绘科技公司技术专家进校,结合真实工程案例,传授复杂地形数据精准捕捉的核心技巧。辛勤耕耘终获硕果。今年8月初,这支队伍在该项全国赛事中斩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的骄人战绩。

  成果立标:标注青春成长的育人坐标

  地信21-2班本科生徐才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地球遥感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发表学术论文。地信21-3班本科生郑轶行的学术论文也相继被地理学权威期刊《Singapore Journal of Tropical Geography》录用。测绘S22级专升本学生李誉婷在2024年第一届大运河文旅融合学术研讨会上完成全英文学术报告。遥感23级本科生陈畅捧回2025年水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技术交流大会的优秀报告奖……

  学生开始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科研成果持续涌现,得益于学院着力构建的师生协同创新生态。“科研育人贵在循序渐进,”徐才翔的指导老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的毕业生阮晓光博士表示,“我们在‘寓教于研’中探索形成了‘传帮带’递进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有效点燃学生科研热情、培养科研思维。”自2021年入职以来,阮晓光博士积极践行科研过程育人理念,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将育人目标深度融入本科生科研指导全链条,着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并强化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近三年,其团队累计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省级新苗项目5项,荣获省级以上荣誉10余项。

  从天山的实地采样到钱塘校区的实验攻关,从国际顶刊的论文发表到全国赛场的摘金夺银,测绘学院正精心构建一张如同“经纬网”般的科研育人的立体体系:锚定“立德树人”根本坐标,纵向贯通国家战略需求与学子个人成长,横向融汇课堂教学根基与实践创新前沿,引导学子在科研育人“经纬网”中标注属于自己的青春坐标。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