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王梓慧 张洪殊靖)山色青翠,溪水潺潺。这个暑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成立已19年的品牌实践团队“守得花儿开”,再次走进熟悉的仙居县溪港乡,这里是团队连续七年倾注心力、接力服务的重要实践基地。
在这七年的溪港坚守中,团队从最初的教育帮扶,逐步拓展至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多维振兴领域。今年,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溪港乡正在努力发展的民宿产业,展开了为期15天的深度走访,倾听乡音,寻找特色民宿带动乡亲致富的钥匙。
七年陪伴:课堂在山间,心系在乡野
“‘守得花儿开’,守的是希望,也是我们和溪港乡一年年的约定。”团队的老队员这样诠释名字的含义。七年间,这支队伍在溪港乡扎下了根。最初的支教课堂,渐渐延伸到了对乡村发展的关注。
今年,了解到乡里正积极推动民宿产业升级、希望让好生态带来好生活的强烈意愿,团队立刻行动起来,把调研主题锁定在了“民宿如何更有特色、更能留住人”上。
走进民宿:围坐听故事,难题记心头
“永溪民宿”的院子里,“溪田悦宿”的茶桌旁……溪港乡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队员们与民宿经营者们倾心交谈的身影。
“当初为什么想开民宿?”“现在经营里最难的是什么?”“咱们的高山茶、栗树腊肉,怎么让客人更了解、更喜欢?”队员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思考着经营者们提出的困惑和对支持的期盼。
那些关于创业的坚持、日常的琐碎和对未来的憧憬,都化作了笔记本上沉甸甸的文字。
遇见游客:路边问体验,诚意听建议
民宿大堂里,溪边的树荫下,队员们带着真诚的微笑,向过往游客递上问卷:“您好,能耽误您几分钟吗?您的感受对溪港乡民宿来说很重要。”
问卷上,从“来这里的路好走吗”到“住得舒服吗”,再到“有什么活动让您印象深刻?还想玩点啥?”每个问题都指向如何让游客更满意、更愿意再来。
听见乡音:璞玉在山中,盼那花儿开
“走了这么多民宿,聊了这么多经营者和游客,我们最大的感受是,溪港乡的民宿就像藏在深山里的璞玉。”一位实践团成员说,“这里有89.9%的森林覆盖率,有安山板凳龙、栗树腊肉制作等非遗文化,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这里交通不便、民宿之间联动少、文化体验项目不够丰富等问题,让它的光芒无法完全释放出来。”另一位成员也补充:“很多游客是冲着好山好水来的,但住下来后,能参与的特色活动不多,这可能是留不住人的原因之一。”
一句心声:触动与责任
“在和民宿主人聊天时,我听到一位阿姨说‘守着好山好水,就想让日子再红火些’,特别触动我。”实践团负责人感慨道,“这让我们意识到,民宿不只是一间间客房,更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媒介,更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调研不只是为了完成一份报告,更是想为这份向往添一块砖、加一片瓦,让乡村振兴的路走得更扎实些。”
带着思考走,为了更好地出发
15天的朝夕相处,队员们带着厚厚的笔记、满满的问卷和沉甸甸的思考踏上归程。溪港的山水人情、乡村振兴路上的探索与不易,深深印在了他们心里。
实践结束,队员们立刻投入后续工作,仔细梳理访谈和问卷,着手撰写一份带着溪港温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报告,希望能为乡里和民宿主人们提供有用的参考,更好地为振兴乡村而努力。
据悉,自2007年成立以来,“守得花儿开”实践团始终秉持“扎根大地、服务乡村”的初心,足迹遍布省内外多个乡镇。这支坚守了七年的年轻队伍相信,只要方向对了,共同努力,溪港乡民宿这朵“花儿”,一定能绽放出带动乡亲共同富裕的动人光彩。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