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刘建萍 江益雯)9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等15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会交流,共同探讨伦理发展,汇聚学界智慧,为构建负责任、向善的人工智能未来贡献浙江的伦理思考与实践经验。
会上,浙江省伦理学会中医伦理分会正式成立,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向中医伦理分会秘书长汪向红授牌。浙江省伦理学会中医伦理分会将设立在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处长黄获,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婵娟教授,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大学基地副主任钭利珍教授,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冯昊青教授,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彭传华教授等出席会议。
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处长黄获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世界,既带来了伦理挑战,也为伦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浙江省伦理学会应积极加强跨学科对话,推动伦理学者、技术专家、政策制定者及企业界的广泛合作,共同构建既符合技术发展又满足人性需求的伦理准则。同时,应聚焦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省域治理提供坚实的伦理支撑和科学的决策参考。此外,还需大力普及伦理知识,提升公众的伦理意识,营造技术向善的社会氛围。黄获强调,伦理学已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共同事业。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能够形成切实可行的伦理规范,助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主任吕一军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温州医科大学办学发展情况并表示,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医学与人文社科的交叉融合,多年来在人文社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强调,伦理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技术始终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导向,伦理研究是确保技术以人为本的重要保障,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探索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的平衡路径。
与此同时,他呼吁专家学者以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的和谐共生之道,使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希望本次研讨会能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在“风起东海 潮涌之江:谱写浙江伦理学事业新篇章”专题讲话中,简要回顾了浙江省伦理学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他指出,学会秉持“学术立会、制度治会、开放兴会”的理念,全面优化了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强化党建引领,深植“红色根脉”之伦理情怀;立足浙江,持续深化了学术交流与伦理实践。
展望未来,陈寿灿强调,浙江省伦理学会将继续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社会服务为导向,构建伦理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矩阵体系,推动伦理学与社会发展互促共生,为新时代浙学注入伦理力量,为浙江乃至全国的伦理学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据介绍,本次学术研讨会分为主旨演讲和大会论坛,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议题发表观点,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研讨。
诸如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杨义芹提出,人工智能伦理需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和立足中国实践三原则,强调守护人类主体性,融合“仁”“礼”“和”传统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吕一军指出AI重塑医疗生态,需构建“数字人文胜任力”,融合技术、伦理与人文教育。
山西省伦理学会会长、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刘美玲认为“飞刀医生”有助于提升医疗可及性,应通过规范管理及基层赋能化解争议。
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委会荣誉主委李恩昌呼吁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健康伦理学,强化国际话语权。
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冯昊青提出AI时代德育应转向创新能力培养,注重知行合一。
陈寿灿指出浙学推动中国传统伦理向“理性-事功”形态转型,深刻影响浙江精神。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建平作精彩点评。他表示,六位教授的发言紧扣大会主题构建起理论、实践、地域相互支撑的学术框架,全面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伦理研究的核心命题又紧密结合浙江实践的需求,为后续学术探索和实践推进提供了清晰的路径。这也预示着未来浙江伦理学发展的广阔前景。
他期望,强化浙江哲学智慧的具体转化,凸显浙江案例的全部意义,构建政产学研伦理共同体,真正让伦理研究成为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软基建。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伦理学会和温州医科大学共同主办,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中国华商研究院)承办。会议期间,参会专家学者赴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等地进行文化考察。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