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胡伟)近日,由丁信中学、丁荷中学、丁兰实验中学、丁蕙实验中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桃花湖之秋”教育论坛科学专场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优质均衡·发展共富”为宗旨,聚焦“结构·逻辑·思维:信息技术驱动下的课堂提质变革”,旨在推动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动能。
论坛围绕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丁桥片区四校科学骨干教师以及青海省中学百余名骨干科学教师齐聚一堂,依托课堂评价量规进行观摩与研讨,共话教学创新。活动邀请了浙江省正高级教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黄建林担任点评专家,丁兰实验中学校长钱佳芹出席活动,与教师们共同观摩研讨,助力教学理念更新与实践转化。

同课异构展风采,四师共绎“浮力”课堂
丁兰实验中学戴海强:以“南海一号”解锁浮力奥秘
戴海强老师以“南海一号”沉船打捞为情境,执教《浮力(一)》一课。他引导学生化身“工程师”,在探究实践中感知浮力方向、测量浮力大小、分析影响因素,逐步构建浮力知识体系。戴老师课堂结构清晰,板书凝练,注重科学思维与价值观的融合。

丁信中学许丹丹:用“豆子跳舞”玩转趣味浮力
许丹丹老师许丹丹老师以“豆子跳舞”实验引入《玩转浮力》一课,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通过压瓶、称重等实验活动,从现象出发探究浮力规律。教学中许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协作交流,展现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

丁荷中学方黎阳:从“西瓜落水”进阶浮力本质
方黎阳老师以“西瓜落水后上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像“科学侦探”一样探究浮力的本质。通过冰山、肥皂泡、鱼缸倾斜等系列实验,层层深入,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桥墩是否受浮力”等思辨问题,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丁蕙实验中学任成路:以“福建舰”点燃科学报国心
任成路老师以“福建舰”为情境主线,执教《水的浮力》一课。学生通过称重法、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验证浮力规律,并借助AI优化实验设计。课堂尾声的“铝箔造船”挑战赛,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家国情怀。

专家精准把脉,引领教学向纵深发展
在评课环节中,黄建林从“课堂结构优化”“逻辑思维培养”“技术赋能实效”三个维度对四节课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充分肯定了教师们以真实情境激发兴趣、以进阶路径构建知识、以创新实验突破难点、强化控制变量思维促深度学习、用同屏技术提实效等共同亮点,并针对每位教师的特色设计提出针对性建议。
此外,他还结合自身研究分享信息技术驱动课堂变革的前沿理念,为在场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与实践思路。

教学相长,共研共进。本次论坛活动不仅是四校教师交流互鉴的平台,更是推动区域科学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桃花湖之秋”教育论坛,深化教学研究,推进课堂转型,共同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