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林心如)近日,“浙里阿坝石榴红”学前学普2.0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在温州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四川省阿坝州8个县(市)的100名藏、汉、羌、彝和土家族老师参加学习。
开班启航,以使命凝聚共识
开班仪式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203学术报告厅举行。温州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温州大学)主任王舜,四川省阿坝州教育和体育局党委委员、招办主任王树颖,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江秀景、副院长陈鸿超等共同出席。

王舜代表温州大学向全体学员表示欢迎。他指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温州大学)在2024-2025年连续承办教育部对口支援西藏、新疆等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助力民族地区教师提高普通话水平。本次培训精心设置语音基础、课堂实训、跟岗学习等课程,旨在依托“浙里阿坝石榴红”品牌,促进教育发展和民族团结。
王树颖对参训教师提出殷切期望,要求老师们怀揣初心学、带着问题悟、严守纪律行、扛起使命担,以勤学习、勇担当的精神做好桥梁纽带,展现阿坝教师的风采。
沉浸培训,以匠心促进成长
本次培训充分考虑了民族地区教师的语言特点和实际需求,组建了由教授、博士及普通话测试员构成的师资团队,并配备10名学生助教进行小课辅导。
课程内容涵盖了普通话声韵调、语流音变等基础要求,重点设置了难点音专项训练、朗读技巧、说话表达和模拟测试等实用模块,并根据老师们的实际,安排了在温大附属幼儿园和小学的跟岗学习。授课专家全程跟进,有效提升了教师们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每天的助教辅导时段,10组助教老师耐心地进行一对一正音辅导,纠正发音偏误。晚上还要仔细聆听学员老师们提交的语音作业,针对性地指出问题,并录制标准的发音进行示范。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阿坝的老师们不仅提升了普通话水平,也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艺术的创造。”一位学员在分享中表示,“我们要将这种创新精神和以生为本的理念带回阿坝,让家乡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结业展望,以初心共筑未来
结业仪式上,一段小视频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培训期间的学习成果,将老师们带入了这几天的回忆。
视频中,学员老师们专注的眼神、认真的笔记,学生助教耐心地辅导、仔细地纠音,一个个动人瞬间历历在目,台下响起阵阵笑语与掌声。

泽波、杨奇、孔庆杰、俄波初、丁海龙等五位学员代表上台分享了学习收获。陈鸿超作总结讲话,他说,这八天的时光,见证了学员们勤学苦练的身影,展现了阿坝教师真诚、上进的精神风貌,相信这次培训能够成为连接两地友谊的桥梁,共同为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执行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源源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

据介绍,“浙里阿坝石榴红”活动由四川省阿坝州教育和体育局主办、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温州大学)承办、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协办,是浙江省为深化对口支援、促进民族团结而打造的特色品牌,旨在推动浙阿两地情感相通、发展相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