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温理萱)近日,在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AI赋能人才革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陈畅作为学校唯一代表参加影音分论坛并作主题演讲,分享AIGC时代影视人才培养的“温州方案”,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这位被师生亲切称为“AI姐”的青年教师,正以技术、艺术、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领跑AI影视教育与文化传播新赛道。
陈畅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骨子里带着温州人“敢闯敢试、勇于跨界”的特质。在此次高规格峰会上,她以“AIGC时代影视人才培养策略”为主题,直指行业痛点:AI技术虽让影视创作降本增效,但“重技术轻创意、重工具轻伦理”的误区亟待破解。

她提出“技术基础、核心素养、伦理规范”三位一体的三维培养体系,配套温州理工学院“理论、实践、竞赛、孵化”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为国内AI影视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路径。
记者了解到,2025年5月,陈畅带领8人师生团队在2天内完成3件AIMV作品,全部入选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展映。其中《飞天逐梦》航天场景的精准呈现,源于团队通宵查阅资料、迭代镜头近百次的精益求精。由她指导的跨专业师生团队作品《太公爱吃小白团》《丝路·新生》还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百度云AI音乐盛典,生动诠释了“技术赋能艺术、创新融合文化”的办学理念。

在AI影视创作领域,陈畅善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温州地域特色与技术融合。成为母亲后,她针对孩子教育需求创作《中华经典成语故事》系列,其中《盲人摸象》入选大阪世博会AI艺术展。为支持先生基层征兵工作,她耗时近五个月创作的征兵宣传MV《热血荣光2025》,克服AI软件频繁报错等技术难题,最终斩获“华艺奖”全国原创微视频创作大赛双料金奖。截至目前,她的AI作品已形成覆盖国际赛事、国家级平台、地方文化传播的多元成果矩阵,持续擦亮中国AI影视创作的文化名片。

作为微专业负责人,陈畅以“让AI赋能每一个创意”为教学理念,率先将AIGC技术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她指导的学生团队在米兰设计周、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等赛事中斩获数十项荣誉。其主导的《影视美学》课程创新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成为新文科教育的典范。师生团队作品还入选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映,向全球展示中国青年AI创作实力。
作为温州学传播大使,陈畅将AI技术与地方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让温州历代名人、山水诗、宋元古港等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身兼温州市电影家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她积极推动AI技术与本地影视产业融合,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温州从“影视消费城市”向“影视创作城市”转型。


在多重身份间,陈畅坦言平衡是奢望。家人的全力支持成为她追逐理想的坚实后盾,而儿子则是她特别的内驱力。“我想做一个为热爱全力以赴的妈妈,用行动告诉孩子坚持的意义。”她说。从不敢自称艺术家到坦然以“AI数字艺术家”自居,陈畅用行动证明:中年圆梦不算晚。


以温州人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底色,陈畅正以多元身份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她将继续深化AI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技术与文化传承的深度结合,让更多青年学子以AI为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温州声音。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