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校“科技副总”深度赋能 浙农林大专家团队研发的栀子产品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13 15:5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陈胜伟)“我们的栀子系列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好评,也在进博会上吸引了许多外国客商,这也让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了信心。”近日,在上海刚刚闭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倪勤学博士团队研发、淳安下姜村出品的系列栀子产品成为展会新“网红”。

  这场高校科技与乡村农产品的携手,演绎了精彩的“出海”故事——短短数日,已达成数项国际贸易合作意向,总金额可观。

  中国栀子:小果子藏着大价值

  栀子原产中国,与牡丹、银杏、水杉齐名,是海外公认的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中国原产植物。它生态适应性极强,荒山、丘陵、坡地均可扎根生长。花开时,洁白芬芳的栀子花铺就乡村馥郁美景;果熟季,金黄红艳的果实绘就“金山银山”的生态画卷。栀子产业投资少、见效快、省工时、易操作,是山地开发、农民致富的优质选择。

  2002年,栀子果入选我国首批药食两用资源。2006年,研究发现中国栀子富含稀有昂贵的藏红花素,其资源与成本优势显著,让栀子生理活性物质引发全球关注。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已证实,栀子成分对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具有极强保护作用。

  2011年前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紧跟研究热点,成立栀子生物科技研究所,开始聚焦栀子在食品领域的创新应用。倪勤学博士团队发现,栀子果肉和种子含油量高达20%-25%,与大豆相近;每亩栀子果可产油30kg左右,比山茶油高出10kg,是极具潜力的新型特色木本食用油来源。而且,栀子90%的活性功能成分尚未被充分利用,开发前景广阔。

  目前,全国栀子种植面积约60万亩,80%集中在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四省。浙江的规模种植主要分布在苍南、泰顺、平阳、淳安等山区,总面积20余万亩。以淳安县为例,当地81.3%的区域为山地,如果利用荒山荒坡栽种栀子,亩产鲜果500-800公斤,近5年农户鲜果收入平均可达2700-4200元/亩,鲜花收入2000-3000元/亩。2025年,当地栀农亩产收益达万元以上,栀子产业成为农林领域的“黄金产业”。

  科技赋能:下姜村栀子变“致富果”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有着栀子种植传统。近年来,当地依托先发优势,在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副总”倪勤学的技术支持下,通过品种改良、精深加工技术突破、拓展食品领域新用途,集成全产业链技术,开发栀子系列产品,并引进栀子深加工企业,探索出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让栀子这个“金疙瘩”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倪勤学博士团队长期扎根下姜村栀子种植与精深加工一线,团队聚焦栀子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025年,倪勤学受聘为浙江骄栀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带领团队组建浙江淳安栀子科技小院。

  在团队的技术指导下,下姜村已收集栀子品种二十余个,选育出4个果用、花用优良品种,建成20余亩种苗基地及千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团队完成了不同产地、不同工艺的栀子花、果中50多种香气、60多种活性成分及七大营养素的鉴定,优化了藏红花素、环烯醚萜等活性成分的制备工艺,形成提取物标准制剂。相关成果已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

  目前,下姜村及周边栀子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拥有6个种植大户、1家精深加工企业,主要种植山栀子和水栀子两个品种。已开发栀子果油、栀子饭宝、栀子藏红茶等系列产品,还打造了栀子产品展示中心、栀子民宿、夜景演出等农旅融合场景,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解锁潜力:栀子产业未来可期

  今年2月,浙江湘湖实验室对下姜村栀子果油及粕的检测结论显示,栀子果油脂肪酸组分丰富合理,富含植物甾醇、角鲨烯,含有藏红花酸、京尼平苷等特异功能因子,具备开发功能型木本食用油的潜力;栀子粕则有望成为功能性食品或医药中间体。这也为倪勤学团队深化栀子产业发展注入了信心。

  倪勤学表示,中国是全球唯一规模种植栀子的国家。经过浙江多年深耕,我国在栀子资源保存、GAP种植、药食两用产品开发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引领并辐射全国产区。“过去,我国栀子产业以种植和初加工为主,除少量作为中药原材料外,仅利用10%的色素进行初加工出口。如今,栀子产业发展提速,更多功效还在持续挖掘中。”

  目前,倪勤学团队已助力下姜村开发出十余款产品:栀子果系列涵盖食用油、保健茶、调味品、天然色素等健康产品;栀子花系列包括爽肤水、洗面奶、膏霜、乳液等护肤品,以及手工皂、香薰等日化产品。

  “倪勤学博士团队已形成30多项发明专利,覆盖花、果全利用,横跨食用油、食品天然色素、健康食品、医药、化工、化妆品等多个产业,构建起完整产业链。”浙江农林大学栀子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长张有做教授认为,相关研究成果开创性解决了栀子从仅药用向食用领域拓展的技术难题,实现栀子全利用,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也增加了栀农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