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暑期社会实践 | 触摸乡村 “数字脉搏”: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师生暑期调研奏响振兴新曲
2025-07-21 12:02:00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为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指示。近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数字贸易学院师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暑期深入钱塘区河庄街道的江东村与新江村,开展了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实地调研。此次调研围绕乡村品牌运营、数字化提升以及农文旅融合项目展开,师生们深入田间地头与产业园区,探寻“数字兴村、民富景美”背后的河庄智慧。

  调研第一站,团队走进江东村钱塘区“新农人”数字电商产业园。园区依托河庄街道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文化底蕴,致力于开创互联网+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构建电商主体培育、新农人孵化、新零售发展、区域品牌打造等核心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电商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园区如何通过电商平台孵化农产品品牌、整合供应链资源,助力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动能。随后,团队了解了河庄街道“一村一品”产业分布规划,清晰认识到各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构建起协同互补的乡村产业格局。

  第二站,团队走进江东村党建服务中心,了解其历史沿革。该村从传统农耕村落,到如今数字乡村建设的前沿阵地,江东村的蜕变历程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革。紧接着,师生们来到杭州市嘢好会客空间,这里不仅是展示乡村特色产品与文化的窗口,更是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结合数字化的展示手段,生动呈现出乡村发展的新成果与新魅力。

  第三站——青年入乡实践站,同样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站内展示了众多青年投身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以及当地为吸引青年人才所推出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服务举措。大家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同学们满怀期待,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最后一站,师生们来到“草莓第一村”新江村。该村CEO罗总,生动讲述了从零起步到形成规模化特色产业的艰辛历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产业链的深度延伸——创新研发的草莓酒等衍生品,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让一颗草莓“甜”出了多元价值,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果”。其草莓产业不仅在传统种植技术上不断创新,还积极探索电商化运营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的 “出村进城”。据了解,新江村的草莓通过电商平台的销售额逐年增长,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同时,村庄还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如引入智慧农业监测平台,实时监控土壤墒情、气象数据等,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持。

  调研期间,同学们通过聆听乡村CEO们分享自己在乡村品牌打造、产业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经验与挑战。他们通过引入市场理念与创新模式,盘活乡村资源,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从他们的讲述中,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乡村CEO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也为后续调研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国贸2304班王彤同学表示,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入的学习调研,更是高校智慧与乡村发展的一次深度碰撞。通过老师带领我们深入基层,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国情农情,更能激发我们运用所学知识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跨境电商2301班王梓淼同学在调研中也深刻体会到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关注乡村发展,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将当地加入稽东镇青年入乡实践站,围绕乡村数字化建设、电商助农、农文旅品牌等领域,开展为期一月的实习实践。他们将运用调研中积累的经验,结合专业知识,深度参与乡村产业数字化升级、特色品牌培育等工作,持续助力乡村数字化建设,推动“千万工程”在乡村落地生根,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责任编辑:李思远 赵韵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