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外国语学院:西班牙青年“浙里”探美 古今交融中读懂中国
2025-07-23 16:07:00
浙江外国语学院

  (通讯员:姚祥燕 戚钟辰 李奇贵)“从古老的汉字到现代的机器人,从宁静的书法到繁华的义乌市场,每一天都充满惊喜!”近日,34名来自西班牙的“青年使者”来到杭州,开启为期十天的“青年使者学习交流项目”。这场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沉浸式体验之旅,让西班牙青年在笔墨茶香与数字浪潮中触摸中华文化根脉,在历史遗存与现代实践中感知中国发展活力。

  这是一场跨越语言与时空的文化对话。西班牙学员们化身“非遗学徒”,在书法课上感受横平竖直间的东方哲学;在舞龙舞狮体验中,理解“龙腾盛世”的吉祥寓意;穿汉服行古礼时,惊叹于传统服饰的形制之美;制香、制扇、点茶、炒茶……指尖的温度让千年技艺有了具象的表达。

  “汉语太奇妙了!”来自学员Yoslin举着刚买的《HSK标准教程》,眼睛里闪着光,“书法课上,我学会了好多汉字,回国后我还要继续学,明年争取用中文和老师们交流!”

  在拱宸桥边,聆听大运河的千年故事,感受古今繁华;钱山漾遗址中,距今4700多年的残绸片静静陈列,当得知这是“世界丝绸之源”,学员Belda忍不住伸手比划:“中国古老的工具竟能织出这么精密的丝,太不可思议了!”

  而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喧闹,则是另一种震撼。“我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商场。在这里,我还看到了上周送给朋友的同款钱包,太神奇了!”学员Martinez惊叹道。文三路数字街区里,会跳舞的机器人、能巡逻的机器狗与学员们互动,科技的“温度”让他们直呼:“太有趣了!这些机器不仅有‘智慧’,还像有了‘情感’一样能和我们玩到一起。”

  这种“在地国际化”模式,也让浙外学子在本土就实现了国际化历练。“这不是单向的文化输出,而是师生共筑的跨文化桥梁。”项目负责人、浙外西语学院教师戚钟辰介绍,今年的项目紧扣学校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小学期深度融合,从教学目标设定到活动路线规划,再到效果评价,均由师生共同设计。西班牙语专业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组织、接待与翻译,“这次项目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实战课堂,每一个环节都在倒逼我们突破西班牙语应用的舒适区——特别是在非遗体验、商贸城交流这些复杂场景里,语言不再是课本上的单词,而是真正打通文化隔阂的钥匙。”24级西班牙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顾琢言说,“更重要的是,在和国际伙伴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的应变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都得到了实打实的提升,这种在本土就能沉浸式历练的机会,太棒了!”

  中西学生团队还联合运营抖音平台账号,实时记录并分享活动精彩瞬间,将线下成果数字化传播,向全球观众讲述中国故事。正如学员Darwin说的:“浙外让我们看见中国的过去与未来,而我们也成了西班牙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事馆支持,浙外联合泰德国际学校、中欧未来教育、塔拉戈纳中文学校等机构共同打造。未来,浙外将持续发挥多语种学科优势,让更多“杭州印记”“浙江故事”通过青年使者走向世界,让中西文明在互鉴中绽放更亮的光彩。

  (责任编辑:李思远 赵韵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