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以文化育人赋能青年成长
2025-08-28 09:59:00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通讯员:陈璐)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上虞城市空间和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团队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社会实践“财经报国青年力行”专项活动。该团队运用可视化技术手段,系统呈现区域文化认同差异,深度挖掘孝德文化、春晖文化等本土资源的当代价值,创新性提出“空间适配-文化赋能-人才留存”的协同发展路径。

  作为文化育人的核心阵地,该学院始终秉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此次专项活动的成功入选,正是该学院立足浙江地域文化特色,以文化软实力赋能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成果。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紧抓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重要战略契机,推动学院文化育人工作实现跨越发展。”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院长胡琦表示,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工程”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坚持以文润心,以文养德,以文育人,以三大文化为根基,以六大模块为特色,依托研究院和七大中心,形成“课程+实践+工坊+展馆+讲坛”“五位一体”行动载体,孵化一批有分量的教学科研成果,全面支撑学院人才培养体系。

  在课程构建方面,学院创新打造实践育人与始业教育双轨并进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在全省率先开设“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实践课程,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课程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用好浙江省思政课实践地图,引导大中小学生走进红色场馆、田间地头、车间工厂,开展“红船精神”、“两山”理念、“枫桥经验”“千万工程”、新质生产力等“行走的思政课”教学,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

  新生始业教育则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入“8+1”系列文化讲座,同时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理论课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维联动润育载体,通过“专家导学、学长助学、基地研学”机制,形成“铸心·铸才·铸力”入学导航体系,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力量,深刻理解大学文化和文化成人的要求,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的转化,为青年学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平台建设方面,学院依托“虞理共进”校地融合模式,共建文化共富工坊、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0余个,拓宽政校协同资源通道。目前,全省首个大中小学一体化文化素质教育主题展馆正在规划建设中,为创新文化育人实践搭建教育阵地。校内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载体,嵌入9类文化供给服务,创新“文化点单”模式,实现生活化育人,将文化融入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建设,打造“学海长廊”等景观打卡点,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与精神滋养。院史馆展陈工程,通过“校史+”、课程与社区文化墙、工坊基地形成三维联动,搭建多维联动育人平台。

  据悉,自2025年5月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院成立以来,通过“论坛-联盟-基地”三维联动机制,已形成覆盖理论研讨、资源整合与实践落地的完整生态链。成功举办首届“教育强国・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发展论坛”,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联盟,培育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时尚设计文化、校地共建文化、越地文化、艺科融合文化六大特色育人品牌。34支研学实践团队以“六大文化”为引领开展实践活动,1000余名师生实现上虞区20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形成“课堂-基地-社会”的立体化实践网络。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实现新突破。学院将在文化理论观点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推进文化教育和文化建设,为发展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方案。”胡琦说。

  (责任编辑:朱陈渐 赵韵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