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卓 吴亚婷)“以前只知道生意越做越大,现在才明白这背后是一步步的市场变化革新。”义乌国际商贸城里,一位老商户对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种花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感慨道。
为探寻传统市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路径,6月28日,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种花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商脉义乌:追溯市场变迁见证浙里繁华”为主题,深入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展调研。面向义乌市场经营户、批发商及相关管理人员开展深度访谈与问卷调研。系统梳理了义乌市场从地摊集市到国际商贸城的演变历程,重点研究了经营模式、业态结构和辐射范围的变迁规律,为理解这座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的“世界超市”发展脉络提供了实证依据。
通过调研,实践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这片商贸热土的脉搏跳动——从“鸡毛换糖”的市井烟火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气场,义乌市场的每一次迭代、每一个故事,都镌刻着商贸文化的独特基因,更折射出商户们在时代浪潮中拼搏奋进的精神图谱。
义乌市场的生命力,源于商户们对机遇的敏锐捕捉与对危机的从容应对。从早期“一米柜台”的创业火种,到如今已燃成线上线下融合的燎原之势:TikTok、抖音等平台架起全球贸易桥梁,实体店体验与网店流量的“双向奔赴”,让“义乌制造”突破地域限制(如采访中“INTCROG公司TikTok、个人抖音小红书”的布局)。此外,面对中美经贸摩擦挑战,商户们选择以“积极乐观”心态调整策略,大部分商户认为中美经贸摩擦目前对他们没有很大影响,积极乐观地学习就不会被淘汰。与此同时,交易方式创新,从传统线下议价快速转向直播电商等新形态。
在市场形态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义乌的经营户们也在不断成长。例如,星宝伞业的老板娘张吉英,不仅能熟练使用多种语言与外商沟通,还每天花数小时进行直播销售,其企业每周都有新产品推出,客户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个人的成长轨迹,恰是义乌商户群体主动拥抱数字化、不断自我革新的一个缩影。
对话中,商户们对“成长”的执着令人动容:从“88岁仍不服输,用心制伞”的匠人到“带领年轻人不断学习”的团队,义乌商户展现出“终身学习”的活力。他们以“阳明心学、孙子兵法”等传统文化智慧修身,在数字依赖的时代,既拥抱技术变革,又坚守匠人匠心。这种拼搏沉淀的精神,让“小生意”蜕变为“大事业”,也让义乌市场始终保持创新活力。
义乌市场的发展,是一部不断创新、勇于变革的奋斗史。从最初的马路市场到如今的全球数贸中心,义乌始终踩着时代节拍前行。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义乌将在全球贸易版图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世界商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机遇。
(责任编辑:李思远 胡熙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