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民在 摄影:顾烽)“请同学们排好队,我们马上前往跳远场地!”“成绩已经登记好,接下来到颁奖区集合啦!”在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运动会现场,一群来自宁波财经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分散在赛场各个角落,深入特校各个班级,既是班主任的“好帮手”,协助维持班级秩序;也是赛事的“保障员”,穿梭在跑道旁、沙坑边,精准记录每一组比赛成绩;更是特殊学子的“小伙伴”,全程陪伴视障、听障班级参与赛事,用搀扶、指引与微笑,为孩子们筑起安心的“保护墙”。

“这次志愿服务的价值,远不止于事务性工作。”宁财院志愿者带队老师倪晨晨说,“我们组织近30名不同年级的志愿者参与,初衷就是想让大家走出课堂,在真实的服务场景里触摸生命的温度。这些孩子(特殊学子)或许在身体上有不便,但他们在赛场上展现的执着、乐观,还有面对困难时的勇气,是给志愿者们最生动的‘教材’。这种来自生命本身的力量,比任何课堂讲授都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让‘尊重’‘平等’这些理念真正扎根在他们心里。”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地看着他们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宁波财经学院大二环境设计专业的鲁逸帆,在陪伴视障学子完成跑步比赛后红了眼眶。当看到学子们紧握引导绳,在欢呼声中冲向终点,哪怕脚步有些踉跄却始终没有停下时,他感慨道:“他们眼里的光太打动人了,让我真正懂了什么是‘生命不屈不挠’,这种力量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冲击力。”

“发令枪响的时候,他突然愣住了,我才想起他听不见。”学生党员、22级数媒专业的尚静,第二次参与特校志愿服务,这次她的任务是协助一名听障学子参加跑步比赛。关键时刻,她轻轻推了孩子一把,学子立刻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他们不需要我们的‘可怜’,需要的是多等一秒的耐心,是和所有人一样公平参赛的机会。”尚静还注意到一位始终微笑的母亲,默默陪着女儿完成所有项目,“原来给予温暖的同时,我们也被温暖治愈着。”
颁奖环节的小插曲,让杨亚菲同学收获满满。当她示意一位女生“稍等”时,对方却用手势比画着——原来女生听不见。“我当时一下子慌了,不知道该怎么沟通。”活动结束后,杨亚菲立刻找特校老师学习了“一等奖”的手语,“赛场上每一个努力的孩子都值得被肯定,现在我觉得手语特别有意义,是能传递心意的语言。”她还特别佩服特校的老师:“哪怕学生念稿子磕磕绊绊,老师也会笑着鼓励‘你真棒’,这种教育里的‘情绪价值’,真的太有力量了。”

这场特奥赛场上的“双向奔赴”,并非偶然。作为宁波财经学院与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此次志愿服务既是一次爱心接力,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劳动教育实践课”。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会担当,也让他们在与特殊学子的互动中,读懂生命的意义。”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剑表示,志愿者们用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温度,而特校学子们身上那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反过来也成为了教育志愿者的“生动教材”——这正是“双向奔赴”的真正内涵。未来,宁波财经学院还将继续深化与特校的协同育人合作,让更多青年学子走进“行走的思政课堂”,在奉献中成长,在感悟中前行,为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朱陈渐 赵韵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