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中国与东盟地理相邻,山水相连,文化相通,血脉相亲,利益相融。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3年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始终贯穿于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全过程。

为进一步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开展更务实的教育合作、铺设更畅通的合作渠道,拓展更多的合作领域、加强区域间文化交流与发展,自2008年起,中国教育部、外交部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已联合在贵州成功举办了10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刘延东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十年,成为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双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坚实桥梁。双方应着眼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人文交流,拓宽各领域合作渠道,培育友好合作的社会民意基础,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战略对接,夯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平台。查看详细》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副总理 宋赛·西潘敦

十年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致力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人文交流,符合推进“一带一路”框架协议、促进东盟互联互通的宗旨。今年是东盟与中国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年份,老方期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与中国的友好互利伙伴关系,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动教育合作,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查看详细》

贵州省委书记、省长 孙志刚

今天,我谨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向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落户贵州,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与会各方推动教育发展的经验做法,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推动更多合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促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教育交流作出贵州贡献。查看详细》

贵州理工学院校长 龙奋杰

贵州理工学院校长 龙奋杰

在“十年教育同携手 一带一路谱新篇”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十周年之际,在大会组委会、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在国内外兄弟院校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今天我有幸作为论坛主办方及主旨发言者之一同各位一起分享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贵州理工学院的思考与实践以及我们的倡议,我演讲的题目是“凝聚共识、共享创新,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

第一,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

第二,贵州理工学院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凝聚共识 共享创新,构建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共塑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

老挝国立大学

老挝国立大学

我相信上述计划和活动将有助于发展创业教育,并向前发展。我也相信,我们会携手合作,进一步推动我们大学和本地区的创业教育。我们将建立一批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通过参与商业活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效益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甚至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应将学术交流与合作作为我国大学知识共享,使企业家成为合格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先事项,为区域一体化的准备和应对做好准备。

我们都是从参与者的良好合作,我希望论坛的召开,这一次将有助于使良好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同时加深相互理解的大学领导,在高级行政管理人员、教师、研究人员、学术界以及感兴趣的主题,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参与者。我代表老挝国立大学,希望这次举办的论坛将是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与会者提供富有成效和信息丰富的聚会的论坛。我谨预祝论坛成功举行。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所在地江苏省镇江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长三角经济带重要位置,交通和经济均十分发达。学校面积3000余亩,现有专任教师近2700人,在校生42000余人。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全层次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就业率稳居96%以上。学校以工科见长,在农业装备、食品科学、机械制造、汽车工程、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等多个领域具有鲜明的研究优势,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和农业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4个学科已经进入全球前5‰。2017年,学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和全球大学排名中分列第214位和864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列第977位,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列第41位。

当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中国以及东盟各国教育国际化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为中国与东盟各国高校相互学习、借鉴、分享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和经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江苏大学期望借助当前十分优越的教育国际化环境,与东盟各国高校进一步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在加入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的基础上,刚刚又加入了东盟教育周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校企联盟。今天的论坛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将中国与东盟近百所高校的校长召集在一起开展对话与交流,并将以此为契机倡导成立“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尝试,一定会更加密切与会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各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地区有四个校区,皇家工学院的主校区位于东城的Valhallavgen,由建筑师埃里克·拉勒斯泰特于1917年兴建。校区的建筑物和周边由20世纪初的瑞典艺术家Carl Milles、Axel T?rneman、Georg Pauli、Tore Strindberg和Ivar Johnsson修饰。主校区内最古旧的建筑物于1994年进行了全面的翻新工程。虽然此校区于当时已算是很大,但KTH很快便扩展校园,建造了新的建筑物。现时,KTH的教学和科研大楼分别位于斯德哥尔摩省的几个校区──除了在斯德哥尔摩东城外,还有西斯塔、汉宁南、胡丁厄和南泰利耶。

除了在广泛的专业领域内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和研究设施以外,学校还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有着合作研究的项目和课题。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不断完善其提供的各类课程以适应当前社会的新需要,特别是针对新兴的信息工程和生物学,学校新创建了信息工程大学和拥有一流设施的物理研究中心。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的互惠合作使得其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一致认可,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尤其是东盟国家间的高等教育合作拓展了更大的空间。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中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浪潮,“创客”“互联网+”“协同创新”等新兴词汇和实际行动快速融入中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也为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等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已有11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和落实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其中与来自东盟国家的30所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签署了近40份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在农业和畜牧业、师范教育、医疗保健、餐饮管理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教育科研合作。2015年1月获准设立的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为我校与东盟各国进一步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平台,为促进学校与东盟各国的友好交往注入了新动力。同时,学校非常重视与东盟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人才交流与培养,举办面向东盟国家的各类人力资源培训和文化体验项目,邀请了530多名东盟国家的友好人士来校参观交流。通过赴东盟国家举办教育展,为东盟国家学生提供各类奖学金支持等形式,吸引和鼓励东盟国家优秀青年来我校学习和交流。到今年6月底,共有700多名来自东盟国家的学生和学者来我校攻读学位或短期进修。

柬埔寨柴桢大学

柬埔寨柴桢大学

There are 5 faculties:Faculty of Arts,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Facul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Faculty of Agriculture;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Higher Education in Industrial Age 4.0;Cambodian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2015-2025;Higher Education Vision 2030 ;Higher Education Roadmap;Cambodia China Relation;Young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 of Cambodia;RUPP’s CJCC, CKCC;SRU’s UEC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地方特色高水平高校、科技部与安徽省联动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0年入选安徽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在创业时代网公布的“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2015”中位列78位。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与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着力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重构、深化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打造国际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探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模式。尤其突出创新实践和创业能力培养,加强“三推进 三提升”工作体系建设:一是深入推进“三步法”,提升创新创业人才核心竞争力;二是全面推进“五建设”,提升校园创新创业保障力;三是重点推进“四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新活力;学校连续三年获得省属高校综合创新能力以及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名,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国省属高校的前列。

为此,安徽工业大学倡议,中国与东盟高校加入“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推进创造、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安徽工业大学愿与兄弟高校及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共享教育资源和创新创业支持性资源,推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国际交流,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卓越人才。

印度尼西亚古纳德尔玛大学

印度尼西亚古纳德尔玛大学

Established in August 1981 with only 92 students and 20 Faculty members Jakarta, with more than 12 campuses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Jakarta More than 40,000 students and around 1600 permanent academic staffs.

7 Faculties, 36 Study Programs / Departments Diploma, Bachelor, Master and Doctoral Programs Accreditation of the Study Programs mostly are A

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39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在武书连2017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常州大学位列第202名。

当前,常州大学正处在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大好时期。学校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与互动,进一步坚持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创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印度尼西亚万隆克里斯汀大学

印度尼西亚万隆克里斯汀大学

Maranatha Christian University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65, the Universitas Kristen Maranatha (Maranatha Christian University) has produced more than 30.000, graduates are trusted by the community,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泰国商会大学

泰国商会大学

13 Academic and Research Center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UTCC Research Center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Business Forecasting 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Studies ASEAN Mass Communication Study & Research Center Family Business & SMEs Study Center Brand Studies and Research Center Logistics Research Center The SEA-LAC Trade Center (The Southeast Asia & Latin America Trade Center)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olicy Evaluation & Design (RIPED) AEC Strategy Center The Academic Service Center ASEAN Media & Communication Studies & Research Center Institute of Trade Strategies

马来西亚教育专家

马来西亚教育专家

We can’t teach them how to be innovative and to have entrepreneurship skills but we can TRAIN and COACH them to be one.PART OF THE SKILLS WE ARE LOOKING FOR:1. Networking 2. Communication 3. Leadership 4. Creative Thinking 5. Problem Solving

曹雪涛,少将军衔,免疫学专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博导。历任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
熊思东,苏州大学校长、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教授,医学博士,研究员。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1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6项。
林昌虎,中共党员,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国安、保密和外事工作。
何志旭,贵州医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干细胞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龙奋杰,博士,清华大学双聘教授,贵州理工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城市发展与房地产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等;出版专著1部,译著2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柬埔寨卫生科学大学是一所以卫生科学为特色的国内知名高校,此次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进一步开启中柬两国在卫生和教育领域合作的新起点,我校将以此为契机,更好地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推动中柬卫生合作朝着宽领域、多层次的深化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网文[2014]2106-306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