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在线
  孙寅,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校长。浙江省第十八届“春蚕奖”获得者,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市中小学“轻负高质”优秀教师、市第四、第五届教坛新秀、江干区名师名校长。曾在杭州四季青中学、夏衍中学、景芳中学和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等学校任教,担任副校长、校长和书记。
  从教34年来,他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的事业来追求,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几十年如一日,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身边的同事创造了出色的工作成绩。
  如果跟教育相关的词语提到 “采荷”,那一定会想到江干教育,而在江干教育和杭州教育这块名片上,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下简称采中)正在将她的印记镂刻更深。
  采中创办于1989年,首任校长是何志英,她把采中打造成杭州唯一一所浙江省示范初中,让采中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杭城名校。2005年,在第二任校长严国忠的引领下,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采中地处江干区采荷街道,坐落于繁华的庆春商圈内,一走进校园,耳边便传来琅琅书声,偶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感。正如“采荷”二字,采中校园环境清新淡雅,随处可见生机勃勃的爬山虎,为这个初秋增加了些许活力。
  办学近30年来,采中在历任校长的“呵护”下不断成长和超越。2013年7月,现任校长孙寅从第二任校长严国忠手里接过“接力棒”,继续为采中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1984年,孙寅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如今,从教34年,他从未间断地站在江干区教育的第一线上。从四季青中学的生物老师,到夏衍中学的副校长、景芳中学和省教科附校的校长,再到如今采中的校长,13年的校长生涯,34年的教育时光,他从未停止对教育探索。
  2013年,孙寅调任采中,担任校长。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学校该如何走得更稳更远?孙校长认为,一切都要以生为本,把采中做精。于是,沉淀了30余年的教育经验和阅历让他厚积薄发,确立了“想学 能学 会学 乐学”八字教育经。
  孙校长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成功的秘诀也是兴趣。他认为,对于一名刚进入初中学习的新生来说,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只有让学生爱上课堂,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这正是他要培养学生“想学”的原因。
  “能学”,即是学生有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进入初中时成绩有高有底,学习基础也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点,孙校长主张在教学上因人施教,“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特点,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也就是孙校长口中的“私人定制”。
  学校会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有针对性地分为三个层次,并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会进行引导,让他们在课本之外学到更多内容;对中等学生,老师会盯紧他们,把基础学扎实;对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老师会花心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帮他们学习。“通过分层学习方案的落实,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完成了从低起点到高落点的转变。”
  “会学”,讲究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从了解一门学科的特点,到课前预习、课后温习,认真完成作业,再到考试前的复习,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在孙校长看来,一个好老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是颇为有利。
  “我年轻那会儿当班主任,为学生开设了一门阅读课和一门思维课,用来训练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孙校长认为,阅读让人长见识,思维让人思想活跃、开放,这两点是每个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保证。“通过这两项能力的锻炼,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纠错。”
  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更是终身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孙校长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多方位学习,爱上学校之外的大课堂。“我希望学生能够‘乐学’,爱学习,有乐趣。”为了保证这一点,采中里也开设了不少社团,有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等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分享学习的快乐。
  针对学生的兴趣,学校开设了陶艺、手工制作、篮球等不少校本课程。此外,对于学生的特长,学校进行基础培养和分层培养。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开设科技创新社团、艺术社团、心理鼓乐社团、舞蹈合唱社团、健美操社团等众多兴趣社团,让学生发现自己、展示自己;专业教师则会把一些适合往专业道路发展的学生选拔出来,建立各类特长生档案,充分保证特长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发展,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现在的孙校长,每天都非常忙碌,不是各种电话、会议就是客人来访。这是他日常工作的常态。尽管如此繁忙,但他依然坚持守在教学一线——给两个班的学生上科学课。孙校长常说,能把普通学生教好的才是好老师,他也一直践行着这句话。
  回忆起当年的班主任生涯,孙校长打开了话匣子,仿佛又回到了刚毕业时的激情岁月。在四季青中学时,孙校长有过6年的班主任经历,由于他教的生物是副科,既不能占用语数英等主课程太多时间,但又不能拖后腿,怎么办呢?
  孙校长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做起了文章。在课堂上,他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解释一些生涩难懂的生物概念。在计算机制图还未流行的年代,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孙校长常常熬夜将教科书上的图一笔一画画在大白纸上,一方面用于课堂上的直观教学,同时将这些图贴在教室外走廊的墙壁上,供学生课后理解。“生物教学,没有图空讲是行不通的,因为教具不发达,只能靠笨办法了。”
  在教学上,孙校长一直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提出不同的见解,以能考倒老师为荣。在孙校长的班上,有一个特定加分项目,只要学生能把老师考倒,就能在期末考试的总分上加分。孙校长还分享了一个让他印象十分深刻的小故事。
  当时他上课讲到鱼类分层养殖模式时,说到鲫鱼与黑鱼无法共同养殖的问题,黑鱼属于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会把鲫鱼鱼苗吃掉。然而一个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举手反驳,并以自家养鱼场用非洲鲫鱼与黑鱼混养的案例证明了两种鱼可以同养。
  “我一直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在教育孩子上是不准确的,他们刚刚起步,应该多多鼓励,为他们创设成功以便引导他们走向成功。”此外,孙校长还在校外建立了学习小组,经常到学生家里家访,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角色,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多年来,他一直秉承着“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教育思想,不断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
  对于采中的老师,孙校长也有很高的要求。每年,采中都会举办一次赛课节,这是学校的传统项目。这几年,采中老师在各种比赛中的表现都很出色。孙校长说,比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评比一等奖,浙江省优质课二等奖,杭州市初中课堂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等等,都非常难得。
  “采中优秀教师有一大批,他们就仿佛百花一般盛开在采中校园,鼓励一批又一批未来花朵竞相开放。”孙校长表示,把好学生教好的教师是一名普通教师,能把普通学生教好才是名副其实的好教师。学校希望通过教师的愿教、勤教、善教和乐教来实现学生的想学、能学、会学和乐学。
  办学30多年来,采中一直坚守着“面向全体师生,促进人人发展”的办学理念。从2003年便开始进行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研究,学校在管理中渗透以“关注生命个体、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生命教育”理念。孙校长上任后,更是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来长抓不懈。
  “我们目前的管理是人本管理,中心是以人为本。我认为,一个好的管理应该是既有刚性的制度,又有着人文的情怀。”孙校长说,践行“生命教育”,最好的抓手是“生活德育”。
  在采中里,学生和老师都需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学校采用聘用制,使老师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并对有困难的老师给予及时帮助。对孙校长而言,全体教师既是生活德育的教育者,又是研究者,同时也是实践者。
  生活德育是一种重在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品德上的教育。对此,孙校长对学生提出了“知行统一”的要求,而劳动养成课程作为生活德育的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大特色。“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进行大扫除,但我发现有些学生连基本的扫地都还不会,这是学校教育应该警惕的。”为此,学校在七八年级学生中开设了“劳动养成教育”课程。
  经过几年的实践,“劳动养成教育”课程已由1.0版推进到2.0版。1.0版关注学生基本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每个学生都会领到一份家庭劳动考核表,考核内容从洗衣服、烧菜做饭、整理餐桌、收拾碗筷、扫地拖地、整理房间、倒垃圾和其他自主劳动内容等八项生活基本技能。学生可以在一周内进行完成次数、完成时间、 自评等级和家长评定等四项内容的考评,一周的家庭劳动之后,学生家长还需要做一次点评。2.0版关注学生学科整合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要求学生在日常劳动过程中,将学科知识和创新思维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构建私人定制的劳动养成教育模式。“劳动养成教育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意识,更是培养他们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感恩的品质,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成长锦上添花。”孙校长说。
  说到生活德育,必不可少的就是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更是每个人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孙校长说,今年3月,采中借着开学典礼之机,发布了采中版家风宝典,并将其制作成册发给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这是采中继“劳动养成教育”后,又一新举措,更好地阐释了“生活德育”的理念。
  从1984年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到34年后的今天,孙寅依然执着地坚守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就像种树。树是有生命的,最好的养分要靠自己吸收消化。”孙校长说,学生就像一棵棵健壮的小树苗,他坚信只要用耐心去浇灌,用爱心去耕耘,用成功去引领,就一定能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备12045350号-1 | 文网文[2008]22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902063号
版权所有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