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15.9.24

"扶老人事件"女大学生连发6问:我错了吗?

   9月8日起,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历经一波三折,女学生一方坚称没撞人,被讹了。淮南警方多方调查取证,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学生骑车经过老人时互有接触,女大学生负主要责任。今天中午,当事人@袁大宸更新了微博。

  日前,持续发酵半月之久的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事件终于有了最新调查结果,淮南警方认定该案为交通事故,大学女生袁晨在这起交通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受伤老人桂庆英承担次要责任。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事件历经一波三折终于告一段落。但对于袁晨来说,事情还远远没有......详细>>

01

有没有比真相更重要的东西?

   “大学生扶老人”的故事,一波三折,真相至今未明。由于没有视频和图片证据,事件真相的还原只能依靠目击证人。虽然目前警方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年轻人负主要责任,但由于双方提供的目击证人说法不一,人们依然不相信警方的认定。昨天中午,扶老人的大三女生发了一条长微博,表示不认可警方的认定,要提起复议。

    这事从9月8日大三女生在新浪微博发帖找“证人”算起,到现在已经持续半个多月。老实说,作为评论猿,我最初根本就没拿它当回事。从它持续的发酵和影响来看,这个判断看来是个严重的失误。背后如果不是潜藏着某种深刻的时代焦虑,实在难以想象,发生于安徽省一个地级市的一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交通事故”,会引起这么大波澜。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模式化构想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交通冲突。这种模式化构想,源自过去类似事件不断积累起来的刻板印象。在这种模式化的构想中,老人和年轻人总是被“漫画化”,而复杂性的具体过程则被选择性地忽略。只要一出现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交通冲突,人们就习惯于这样想象:跌倒的老人一定会有碰瓷的恶意;反之,如果老人不存在恶意碰瓷,那年轻人就一定是在恶意逃避责任。要么碰瓷要么逃避,没有其他可能。以至于很少人愿意注意这样的情况:老人可能根本没想过碰瓷、讹人,年轻人也没想过要逃避责任。

   具体到这次老人与年轻人的事件,所谓的真相可能永远也不会到来。我们不清楚真相如何,也不知道将来是否能够揭晓真相,但目前足够清楚的是,在真相没有到来之前,这件事中的焦虑、拧巴和互喷,已经在撕裂着人们本应有的信任和良善。正是基于这样的忧虑,我一直在想,在这类事件中,如果真相始终未明,那到底有没有比真相更重要的东西......详细>>

02

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逆转”,谁该反思?

    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由于关键视频缺失以及事件双方各说自话,一度让真相陷入罗生门,最终经警方调查还原,认定双方“相互有接触”。然而,这一结论不免让当初坚信女大学生被讹的人们大跌眼镜。我们不禁要问,一起交通事故,因何在一开始就演变成一边倒式的舆论讨伐战?反观整个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在真相不明,核心证据欠缺的情况下,是谁导演了“被讹”假象?大学生小袁骑车遭遇一老人倒地,老人受伤后她拨打了120,随后老人指认小袁撞了自己。小袁则极力否认撞人,坚称自己被讹。后来,一位网友回应:“早上我在,我看见了我帮你作证。”正是这条微博,让舆论开始质疑并谴责“老太太碰瓷女大学生”,“扶还是不扶”再一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出人意料的是,事件在9月13日开始陡转急下,网友“磊磊0324”在微博发布了3段视频,指证女生撞人,舆论哗然,女大学生成为舆论谴责的对象。

  然而,只要细心思考就可以发现,不论是质疑“老太太碰瓷”还是谴责“女生撞人”,其依据都不过是事件一方的单方面举证,而严谨的调查工作需要一整套逻辑严密的证据链,不仅需要双方的证言、证物等证据,而且还需要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

  “不能让人心倒了,人心倒了想扶也扶不起来。”小品《扶不扶》给人以警醒。面对这场新闻反转剧,怎样才能让“扶一把”不再陷入诚信危机?如何让行善好人不再背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同样值得我们深思……详细>>

03

“大学生扶老人”反转:讹人标签不能随意贴

   面对一起起“扶不扶”事件,在事实真相尚未最终认定之前,网友与公众舆论别匆忙把质疑的目光和声音都锁定倒地老人,这既不客观也不理性。

   “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自9月8日起剧情多次变化。起先,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女大学生袁某自称扶摔倒老人被讹,并在微博上寻找目击者证清白。随后,有网友表示自己是目击者,并愿意作证。连日来,又有几名目击者实名作证,称在事发现场,曾亲耳听到袁某承认撞人,并向老人道歉。9月21日下午,淮南警方通报称,经多方调查取证,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学生骑车经过老人时相互有接触,女大学生承担主要责任,老人承担次要责任。

   对于这样的结果,既没有让人感到意外,也谈不上逆转,早在几天前,在双方目击证人各执一词,当地警方没有立即给出调查结果时,很多人就已经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无论女大学生是否与老人“互有接触”,女孩能将老人扶起,老人包括其家属并没有太为难女孩,而是相互都能把厘清真相交给警方,本身就说明双方都不是坏人。反倒是,在真相尚未辨明,网上不少人却想当然给老人贴上“讹人”标签,并对“扶不扶”发出过多感慨的现象,非常值得思考......详细>>

评论

  深圳商报评论:扶老事件证据应更详细一些

   当“路遇倒地老人该不该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类似“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早已超越其本来的社会小纠纷性质,一跃而为老人能扶或者不能扶的“新例证”。虽然这起事件自发生至今,已经有过多次剧情的反转与被反转,包括纠纷双方和围观群众在内的所有人,因此都在等待着警方的权威认定结果。

   如今,警方已经通报事件调查结果,这一通报代表官方权威,事件性质似乎已经盖棺论定;然而,并不——本就认定女大学生撒谎的一方,固然为警方还了老太一个清白而高兴;本就认定老人讹人的一方,却将淮南警方类比彭宇案中的南京法官。其实,警方并未认定女大学生撒谎,因为通报讲得很清楚,是女大学生先去派出所请求调取监控,查看其是否撞到了一位老太太,而不是像某些网友说的“因为知道监控有死角,所以恶人先告状,不承认撞人”。

   警方的调查结论,事实上既排除了女大学生撒谎,也排除了老太太讹人,同时认定这是一起“相互有接触”的交通事故,并据此判定了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我们当然不应该胡乱怀疑警方调查的公正性与科学性,即便是当事人双方,恐怕也会对警方的认定感到有些糊涂。所谓“相互有接触”所指何意?女大学生到底有没有撞到老人?警方是根据怎样的证据得到这一结论?为什么我们只看到认定的结果,却看不到认定的依据?

   警方做出认定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这不是公众非要较真,相反,唯有证据公布越详细,才越能消弭质疑。对影响力如此巨大的公共事件,仅公布结论却只字不提证据,显然难以服众......详细>>


“老人摔倒在地”,扶还是不扶?

518

不扶

321

91%
9%
扶摔倒老人 路人拍视频以作证

  记者在现场看到,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坐在马路边,胳膊和腿还有些疼。电动车被扶起,停在旁边。扶起老人的两位高中生一位身……[详细]

技术性扶老如何体现现实价值?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期,淮南女大学生微博求助,称扶老遭讹寻找目击者。同时,蚌埠大学生计星胜…[详细]

不能靠感官印象判断是非

  当事人在种种复杂的利益考量之下,可能会产生种种谎言,这在道理上可以理解。不过,真撞人就该勇于承认、负起责任;真的没…[详细]

扶老人事件的“道德经”

  扶不扶?扶不起,成了当下见摔之后的良心拷问。通过新闻报道和警方查证,确实存在少部分讹人、敲诈的“扶人事件”,一时间…[详细]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