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金融工程:不问来路曲折,跨越周期,峰回路转
2025-06-21 10:25:00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一、专业概况

  金融工程专业是利用数学和数量方法研究当今的金融问题,综合了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数理分析技术、自动化和系统工程乃至运筹学、仿真技术、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前沿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服务地方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应用能力、明显专业特长、良好职业素养。能在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管理等金融机构或其他各类经济管理部门,以及非金融类公司、企事业单位等领域,胜任证券金融衍生产品估价、投资组合管理、风险管理、理财管理和市场预测等方面工作的“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主要课程 

  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投资学、证券投资学、会计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学、计量经济学、金融衍生工具、固定收益证券、金融风险管理、财务报表分析、VBSE虚拟仿真实训、金融分析软件综合实训、证券投资分析综合实训、金融工程建模综合实训等课程。 

四、师资队伍 

  本专业坚持校外引进与校内培养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目前专职教师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6人。本专业强大的师资阵容,近五年来以教学、科研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市校级课题18项,在权威、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篇,出版专著与教材2部。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成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了中国建设银行泉州分行、泉州银行泉州分行、华福证券泉州分行等实务部门的人员为外聘讲师团,建立了一支由行业内管理人员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增加学生对行业发展现状的了解,缩短书本知识和行业实践之间的距离。  

 

五、实践教学设施 

   专业具备本科教学实验实践教学条件。目前已建成校内外实践教学设施场所7个,其中校内实验室2个。各个实验室设备精良、功能齐全,完全能满足课程的教学需要。 

 

六、专业建设成果 

  (1)获校级一师一优课21项,校级四优核心课程7项,校级一流课程1项。《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等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市场营销学》《金融学》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金融学》教学团队获得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3)校企联动,现与中国建设银行泉州分行、华福证券、银河证券、福建省中小企业互助商会、建信人寿保险公司建立校企联系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对金融行业发展支撑度,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保证了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外的延伸。 

 

七、学生获奖 

  近三年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共118项、其中国家级32项,获省部级奖7项,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参与人数578人,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篇。2016年以来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参加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基金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财政局等主办的各项职业技能水平考试,考试平均通过率达到73%。 

 

八、就业前景 

金融工程专业就业排名统计 

金融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根据30802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金融工程专业在所有 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82; 

金融工程专业在经济学17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5; 

金融工程专业在金融学类7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4。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达97.13%2024届满意度达到96.3%,高于全国新建本科平均水平。近年来升学、留学总人数19人,158名毕业生入职大型国有企业,24名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有近50%的学生在工作三年内,成为单位业务骨干或储备干部。 

典型就业单位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泉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建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斐乐服饰有限公司、上海东亚期货有限公司、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等。 

升学去向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温州大学、宁波大学、嘉兴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