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开办于2020年,建有人工智能实验。本专业以智能信息处理为方向,采用全日制培养模式,毕业生可在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大数据开发等领域从事智慧管理、智能控制、机器翻译、语言和图像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以及专家系统等工作,也可考取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胜任智能信息分析、智能控制、机器翻译、语言和图像理解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预期毕业五年左右能达到如下目标:
(一)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技术及工具,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二) 能够就人工智能专业领域的技术问题与同行、客户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成为部门或项目管理人员,在工程团队中表现出责任和担当,具有良好的职业规范。
(三) 在从事解决人工智能专业相关复杂工程问题活动中,能全面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进行项目管理和有效经济决策。
(四) 能跟踪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维护、技术革新等体现创新思维和竞争力,取得人工智能工程师职称,具有终生学习能力。
03
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核心课程: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技术、图像理解与视觉计算、算法设计与分析、Python程序设计、自然语言处理。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企业认知实习、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语音识别技术项目设计、自然语言技术项目设计、模式识别与智能技术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
4.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电路系列课程实验、普通物理课程系列实验、微型计算机系列课程实验、计算机系列课程实验、机器学习实验、自然语言系列课程实验、模式识别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训等。
04
学生竞赛获奖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竞赛,其中参与“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等多个赛事,并且获省级以上奖项80余项。
05
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担任人工智能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智能电控工程师、人工智能芯片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工程师等,从事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机器人研究等工作。
根据麦可思-泉州信息工程学院202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毕业主要从事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毕业平均月收入6255元。
06
典型就业单位
近几年多数毕业生进入深圳市沃特沃德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泉州市润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天电光电有限公司、胜科纳米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轩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富视界有限公司、福建东方锐智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
07
升学去向
近两年主要升学去向有北京化工大学、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汕头大学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