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每一寸土地
承载梦想
力与美的现实交响
(一)
专业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办于2015年,设置(城市更新与绿色改造、工程质量智能检测、道路与桥梁方向)三个专业培养方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土木工程专业为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建设专业,学校“卓越计划”建设专业、校级的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福建省一流课程。2022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入选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定位是立足泉州、面向海西、辐射全国,构建符合“新工科”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具备建筑施工、管理和设计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水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土木工程是国家民生工程的“基石”,土木工程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断提升,推进了土木工程向数字化、多元化和精细化的行业转型,衍生出了许多相关行业。从精细化智慧城市升级,到美丽新农村建设,从地下管廊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到城际交通、隧道桥梁建设,都有我们土木人的身影。
随着数字中国、数字建造、智慧工地的不断升级,土木工程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基本原理与设计、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Python程序语言等课程。
(二)
办学亮点
NO.1教学特色
实行本科生班主任、专业导师制
指导本科生做好职业规划,搭建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各级科技创新教育和竞赛活动平台,致力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开设“土木工程质量智能检测”微专业
该微专业以“理论夯实、技术提升、实践导向”为总体思路,聚焦土木工程领域的智能检测与信息化管理,旨在提升学生在工程材料检测、结构健康评估与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打造"三级联动"实践体系
校内基地:开展材料性能检测、结构健康监测等基础实训;企业工坊:设立实战基地,提供无人机巡检等岗位轮训;云端平台:将开发虚拟仿真系统,实现检测数据分析、智能预警等数字化技能训练。
NO.2办学条件
全方面实验室资源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2017年被福建省教育厅列为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下设装配式建筑建造虚拟仿真中心、工程测量、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绿色建筑、结构工程创新、MICP等专业实验室18个。其中,绿色建材实验室被福建省教育厅立项为福建省绿色建材工程研究中心。
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和平台
与超过50家 知名企业合作,提供行业先进的实习机会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7个。
(三)
师资特色
拥有卓越的师资团队,都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师队伍中有闽江学者1名、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 高层次人才4名,泉州市“桐江学者奖励计划”人才2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外籍教师2人,一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另外,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四)
学生竞赛
学院以“结构设计竞赛”为载体,结合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测绘大赛等比赛,加强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学生在全国、省、市、校级比赛中屡获殊荣。
近三年学院师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赛事24项,获奖94项。【其中获国家级46项(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竞赛项目27项,含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省级30项、市级政府部门赛事18项】。
(五)
典型就业单位
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专业毕业生就业广泛且多元,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大型国企,如: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等,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此外,也有毕业生进入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技术研发与管理工作。
(六)
升学去向
近两年主要升学去向有河海大学、海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侨大学、福建理工大学、成都大学、温州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