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谋定而后动”——在工程造价方面要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确保在投入资金之前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1.专业名称:工程造价
2.专业学制:本科-四年
3.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二、专业概况
土木工程学院在2015年开办本科层次工程造价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2015年秋季招收首届本科生,目前已招生10届,共有在校生441人。除本科学位之外,学院还开设多门微专业,专业立足泉州,面向海西经济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工程造价及相关行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施工、建设监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工程咨询和房地产中介服务等相关企业、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事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审计、投资分析与决策等工作。
三、师资队伍
工程造价目前有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8人,博、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5%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5%;这些教师拥有多年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成果,师资力量雄厚,他们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学习保障。
四、培养目标
1.能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咨询和监理机构、设计院和招投标代理机构等从事相关工作。
2.能够具备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可取得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师、监理工程师等技术职称。
4.能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拓展知识和能力,具有信息化、专业化视野,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
5.能发掘工程造价及相关领域的市场机会,结合专业知识和资源积累,具备策划、组织、运营并持续发展如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代理等创业实体的能力。
五、主修课程
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等。
六、学生学科竞赛
国家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8项;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7项。
七、就业前景
1.市场需求,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还将继续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17.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5.5万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未来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非常庞大,造价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人才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造价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继续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建筑行业将需要约2000万名建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些数据表明,未来造价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满足市场需求。
3.技术需求,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复杂度和技术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对造价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造价行业需要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以提高造价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同时,造价行业也需要不断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保证造价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综上所述,造价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未来,造价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来满足市场需求。
4.就业岗位,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咨询、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政府部门等。在培养过程中,学院积极访企拓岗,促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
八、典型就业单位
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广泛且多元,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大型国企,如: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等,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此外,也有毕业生进入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技术研发与管理工作。
九、升学方向
近两年主要升学去向有河海大学、海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南京理工大学、华侨大学、福建理工大学、成都大学、温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北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高校。
福建省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交流展
于福建环闽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建筑学会,跨越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确保学院人才培养始终对接市场需求,有效推动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届毕业生土木工程学院专场招聘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