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青春赋能乡村,“星火”燃动“兴乡”新篇
2025-09-28 16:17:00
中国教育在线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部署,7月10日至16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星火兴乡”实践队奔赴阳江市阳西县上洋镇开展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三线并进之态,通过教育赋能、文化振兴、助农宣传等实践行动,以青春智慧和力量助力阳西县“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为乡村教育提升、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精神塑造注入新动能。

  自护课堂:筑牢乡村少年安全防线

  阳江,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水域广袤,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势在必行。活动期间,实践队员们积极行动,精心为上洋小学的18名同学们开设 12355 暑期安全自护课堂。课堂不仅聚焦防溺水这一关键,还围绕防拐卖、应对自然灾害、保障食品安全等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安全领域展开科普。考虑到乡村孩子的认知特点,实践队员从孩子熟悉的滨海环境入手,以“打台风”等常见自然现象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安全知识。为强化记忆,队员们别出心裁地引入儿歌和顺口溜,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图为实践队队员聚焦防溺水展开科普课程 莫可宜供图

  趣味课堂:丰富乡村孩子假期生活

  科学课上,融化的维生素B2在强光下迸发出星屑般的荧光;粘土课里,泥团在十指间翻飞,塑成了童真的形状;就连音乐课上跑调的《送别》,也因大家的欢声笑语而别具一番欢乐的趣味。这些丰富多彩的多元课堂,正是实践队为孩子们打造的“七彩假期”。值得一提的是,上洋小学此前并未开设音乐等相关课程,实践队的到来,无疑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艺术之窗。  

图为创意黏土课成果展示 崔雨宸供图

  百香果宣传片:铺展乡村产业振兴新景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的时代大潮中,乡村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阳西县聚金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便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范例。脚下枯枝落叶堆积,支架顶端“钦蜜九号”百香果苗却生机盎然,这里,90后新农人徐小冰引入百香果与圣女果套种模式。这种模式在节本增效的同时,构建起涵盖种植、培育、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7月12日,“星火兴乡”三下乡实践队走进合作社。队员们手持镜头,穿梭在果园拍摄百香果宣传片,用青年视角记录产业细节、展现发展成果。  

图为实践队队员手持镜头拍摄百香果宣传片 周洋锴供图

  红色文化:赓续乡村红色精神血脉

  红色文化是乡村发展的强劲引擎,驱动着乡村不断迈向新高度。7月14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星火兴乡”实践队深入阳西县双鱼村与上洋村文化广场,开展探寻上洋镇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调研活动。队员们先在上洋村文化长廊了解党对乡村发展的领导,后随莫新键老师到双鱼村聆听阳江十七烈士故事,参观海防文化馆、探访古驿道。通过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文学与传媒学院莫新键老师讲述阳江十七烈士事迹 周洋锴供图

  乡韵寻踪:守护乡村文化根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历程的生动注脚,凝聚着其长久积淀的内涵。活动期间,实践队带领上洋小学六名学生探寻民国古宅姚宝光大屋,这座古宅承载着上洋镇长久的发展历史与独特内涵,学生们借此深入感知本土历史脉络,厚植家乡文化认同感,提升人文素养。同时,上洋镇的木雕和鱼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文化的瑰宝。鱼玛以清晨归港的新鲜鱼货为灵魂,搭配本地小葱等简单调味,承载着团圆与思乡情。而白石村木雕成就斐然,实践队专访传承人叶栋先生后得知,虽年轻一代兴趣不高,但有坚守者默默传承。得益于政府的帮助与支持,木雕被列入县级非遗名录,艺人们也在传承中积极创新。实践队通过实地参观,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瑰宝,助力守护乡村文化根脉。  

图为实践队成员和上洋小学师生合照 李为民供图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星火兴乡”实践队在阳江阳西县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助力乡村发展、实现青年价值的生动实践。它为阳西县的乡村教育、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精神塑造注入了新动能,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是青春赋能乡村的生动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官冬兰、陈炜芳、欧阳梓恒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8-26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