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至31日,荔湾区教育局主办、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教育协作(帮扶)地区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活动”。来自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梅江区,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福建省武平县,贵州省龙里县,新疆疏附县的30名小学校长齐聚荔湾,开启为期6天的研修之旅。此次培训以“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与学校优质发展”为主题,搭建跨区域教育共研平台,助力协作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开班铸魂:锚定协同育人初心
10月27日,开班仪式在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举行。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泽奎,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书记余仁生,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先强等出席。余仁生在致辞中强调,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推动教育均衡的关键,期待以培训为纽带深化区域协作。师训中心梁小棠主任对本次培训班的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模块、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做系统介绍。湛江市坡头区第一小学李汉彪书记、新疆疏附县乌帕尔镇7村小学贾芳芳书记作为学员代表发言,表示将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投入学习。
开班仪式现场
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余仁生致欢迎词
二、课程筑阶:四维赋能破解实践难题
本次培训实现从“单向输出”到“多维赋能”的模式升级,全面聚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课程设计独具匠心,形成一条清晰的“四维进阶”主线:从专家理论引领(课程领导力内涵建设),到三所标杆校(华侨小学、康有为纪念小学、沙面小学)新课程校本化实施现场观摩,再至学校校本研修设计与校长课程素养提升,最终通过举办课程建设经验跨地域分享会拓宽视野,为校长们提供了坚实的成长支持。
理念奠基:广州大学曾小军教授解析领导力提升路径,强调校长需以“好奇心”驱动教育创新。
实践观摩:28-29日校长们深入荔湾区三所各具特色的小学,交流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通过“听、看、问、议”相结合的方式,在真实的场景中感知、领悟课程领导力如何落地生根。
华侨小学黄雪峰校长和傅安儿副校长分享了“侨立方”课程及“侨创”课堂的规划及实施策略。校长们实地观摩了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和课后素质托管课程,切身感受到活动对学生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康有为纪念小学蒋朝阳主任作“自牧有为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专题讲座,6位教师进行课例展示,3位教师进行专题分享,全面展示了学校基于“五育融合”在课程建设与创新课堂探索中的丰硕成果与创新实践。
康有为纪念小学分享学校课程建设思路及学科研修案例
康有为纪念小学教师课例展示及观摩活动
在沙面小学,校长们观摩了丰富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与课例展示,并聆听了由校级领导、教研员及教师带来的专题分享。分享内容涵盖课程顶层设计、实施路径及跨学科任务群设计等,全面展现了学校在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的创新探索与扎实成效。
苏苑勋书记分享课程顶层设计思路 区教研院谢颖霞副主任作主题分享
沙面小学参访合影
反思内化:教育经典阅读分享会上,荔湾区与帮扶地区校长共读多部教育著作,共探“如何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办学”等热点问题;校本研修案例展示活动则通过成果分享与专家点评,搭建区域教研资源共享桥梁。
荔湾区召开小学校长读书分享活动
荔湾区召开校本研修优秀案例展示活动
成果输出:来自7个地区的校长代表分享本土实践经验。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余仁生点评指出,校长需精准把握政策、精进课程设计、提升管理效能,做“扎根本土、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者。
三、协作致远:构建跨域成长共同体
“培训的终点,是协作的起点。”这场跨越山海的研修之约,既是荔湾教育经验的鲜活分享,更是教育初心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未来,荔湾区还将进一步深化与协作地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短期研修+长效联动”的模式,从“输血式送教”到“造血式赋能”,从单一课程分享到全链条资源共建。接下来的日子里,校长们将带着问题深入学习、结合实践深刻领悟,让课程领导力的种子在帮扶地区生根发芽。待协作地区的课程长出“本土根脉”,优质资源实现“双向流动”之时,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方能真正落地生根。
荔湾区教育协作(帮扶)地区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班合影留念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周子仪、梁小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