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核心方向。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更是赋能制造强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引擎。

11月11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省科协事业发展中心、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及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共同主办的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2025年“院士讲坛”在学校博学楼红焰厅举行。本次讲坛特邀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新西兰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院长陈小奇院士作为主讲嘉宾,以“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与未来”为主题作专题授课。此次讲坛既是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也是汇聚顶尖智慧、破解行业难题、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联络部部长吕雪照,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主席、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执行校长姚侃,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秘书长刘展眉,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胡庭胜、常务副校长李柏青,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的各成员单位领导及教师代表,相关校企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各二级学院师生代表等2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宴。讲坛由李柏青主持。

执行校长姚侃在致辞中首先对陈小奇院士及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于2017年作为学术性、公益性组织自发成立,目前已有39所成员高校,覆盖全省近八成的民办高校。他强调,本次院士讲坛在省科协的支持下,首次实现了顶尖科学家与民办高校科技工作者的近距离交流,必将有力拓宽师生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热情,期待该讲坛能持续扎根民办高校,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平台。

陈小奇院士结合其横跨四十余年的学术旅程,以生动详实的方式阐释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他指出,智能制造与智能机器人技术已上升至国家乃至全球战略竞争的核心层面,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把握这一战略机遇,广东省已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并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旨在加速推动区域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能级提升。展望应用前景,陈院士认为工业级及服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空间。他特别指出,中国目前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密度与总体规模上已位居世界前列,整个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在创新成果方面,陈小奇院士分享了团队在多模态感知焊接机器人、航空发动机叶片再制造机器人装备以及仿人灵巧手等前沿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他强调,未来研究的重点在于攻克类人机器人在环境感知、智能决策与精细操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最终实现智能制造在全场景下的深度融合与规模化应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在提问与互动环节中,陈小奇院士与参会教师亲切交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应如何掌握技能以顺应时代”的问题,他从跨学科视角系统阐释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图谱。他表示,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重要作用,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离不开多领域人才的协同作用。南洋学院在智能工程、智能制造等专业方面的建设,有效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

李柏青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本次陈小奇院士的分享令人深受启发。面对机器人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明确教学重点,适应企业需求和设备更新,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强调,本次讲座不仅让师生聆听了陈小奇院士关于技术前沿、产业变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度洞察,也通过互动交流凝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共识。从国家战略的顶层思考到具体场景的实践探讨,活动清晰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发展方向,有力践行了联盟搭建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
会后,陈小奇院士一行在校领导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学校低空未来技术产业学院和服装设计省级科普基地。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邓梦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