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方学院“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铸魂育人
为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做好“立报国强国大志向 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宣传教育,2025年11月13日晚,广州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薪火相传:抗战精神我来讲”——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决赛在教研楼1号报告厅举行。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朱颖华教授受邀出席活动。

本次大赛受到在校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吸引45支队伍、逾百名同学报名参赛。经过初赛阶段的激烈角逐,最终有8支理论功底扎实、表达能力出色的队伍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
广州南方学院校长助理刘金成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赛以“抗战精神”为主题,不仅是一次思政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堂穿越历史、直抵心灵的思想政治课。他勉励同学们在比赛的过程中,深刻体悟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将其转化为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的精神动力,勇担民族复兴重任。

决赛赛程分为上下两个半场,8支入围队伍紧密结合青年视角,带领观众回望了抗日战争时期那段烽火连天、艰苦卓绝的岁月,深入解读了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生动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磅礴的奋进力量,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沉浸式课堂体验。

中场时分,学校“风云英歌队”擂响战鼓,献上了被誉为“中华战舞”的英歌舞表演,以独特的方式致敬不朽的抗战精神。
经过激烈的比拼,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现场举行了颁奖仪式,与会领导、嘉宾为获奖队伍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



朱颖华教授对选手们的整体表现进行了专业点评。她充分肯定了选手在教学内容的多维阐释、教学形式的多样创新以及情感表达的真挚动人三方面的亮点。同时,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化内容理解,明确教学目标;二是内化情感体验,实现真诚表达;三是优化互动设计,追求自然流畅。

广州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丽荣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选手们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她指出,讲好思政课需兼顾内容吸引力、课堂互动性与讲授趣味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紧密围绕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兴趣点,做到“因材施教”。她表示,学校将成立思政学情研究室,并开展对学生成长轨迹的跟踪研究,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其育人实效。

校长助理蒋玮在总结发言中对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抗战精神是伴随一代代人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今天同学们的讲述赋予了其年轻而鲜活的当代意义。他鼓励同学们深入开展史料研究,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赛后,会计学院2025级会计专业丁卓妮同学分享了她的参赛感受:“为了准备这堂课,我查阅了大量抗战史料。当我站在讲台上讲述英雄故事时,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个过程让我真正理解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意识到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商学院2025级工商管理专业陈广远同学表示:“这是我听过的最生动的思政课。同学们的讲述让历史变得鲜活,让课堂充满感染力。许多抗战故事让我热泪盈眶,对抗战精神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学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生动实践,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注入了蓬勃活力。比赛创新采用“学生主讲、师生共听”的模式,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鲜明展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从“要我学”到“我来讲”的深刻转变,切实推动了思政课教学入耳、入脑、入心,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学校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内涵与路径的探索,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让思政育人工作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更能触动心灵深处、更好引领成长方向,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不竭动力、筑牢思想根基。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鞠保荣、刘明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