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创新科普平台 展现“生命·人·自然”——记遵义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创新科普
2021-06-03 15:13:00
遵义医科大学

  遵义医科大生命科学馆位于遵义医科大学校园内。2017930日,为献礼遵义医科大学70周年校庆正式开馆,近四年以来,在建设运营中,以“生命·人·自然”为展览主题,以“生命·医学·人文”相融合的特色主题科普活动为载体,突出公益特征,展现科普精神,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搭建科普展教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了科普宣传的主阵地作用。

  遵义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积极进取。对内,充分构建成为医学生第一次全面了解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医学人文学等知识的平台,对外,积极打造成为了遵义医科大学展现文化积淀科学成果的窗口。


  馆藏的1万余件珍贵标本,三分之一上世纪60年代支援三线建设,大连医学院整体南迁遵义办学时带来的其余标本伍律教授、李德俊教授王大中教授分别为代表的三代生物学家,历经半个多世纪,立足贵州、覆盖西南、涉足全国,积累传承下来的,馆藏规模在国内国际同类型的展馆中名列前茅,有的标本甚至只能在这里找到,国内一些同行科研院所也常来借部分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因此,遵义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伍律教授基于馆藏,主持编写了14册贵州动物志,每一册都是中国动物志强有力的支撑,每一册都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直到现在还是中国最好的地方动物志。


  一、加快平台建设 提升场馆影响力

  遵义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展览、教育并重。自建馆以来,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向各级科学协会,省市各级科协进行宣传推介。目前已经建设成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基地贵州省科普基地、遵义市科普基地贵州省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生命科学馆展出面积达2200平方米一层以生命的进化为线索,共8个展区,分别为:贵州生态概览、生命进化探索、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健康、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蛇类专题;主要展示了遵义医科大学几代生物学家的学术研究成果,是贵州省最大的冷血脊椎动物标本馆。这里不但可以作为冷血脊椎动物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社会大众、中小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科普平台。二层是从微观到宏观解析人体的奥秘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共7个展区,分别是:人体探秘、胚胎发育、人体八大系统、人体结构机能人类疾病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人体寄生虫。展览总体引导观众明白生命来之不易,健康和环境息息相关、要热爱生命、珍爱自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自然观: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坚持展教创新,积极开展科普宣讲

  生命科学馆找准自身定位,一是服务学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近四年共接待校内师生参观学习2万余人次二是履行好科学普及的社会义务,持续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近四年共接待近社会大众1万余人次参观同时每年固定邀请遵义市聋哑学校、后山乡民族中小学习水县同名中学等特殊学校、贫困山区学校师生参观学习,传播科学种子宣传遵医文化。此外,接待国内外重要专家领导500余人次,包含省市各级领导及专家学者,得到一致好评高度肯定。三是依托场馆开展活动通过不定期开展科普讲座张贴科普海报、发放科普宣传手册、举办科普知识竞赛等方式,将标本背后的故事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宣讲,近年来共发放科普读物余册开展公益科普讲座10余场,如“生命的起源”,人体探秘人体寄生虫”、以及“神奇的--”系列讲座其中2020年科普活动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荣获科技部的表彰。


  三、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学生讲解员

  遵义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建馆以来的思路就是以大学生讲解员为主力旨在培养一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普讲解员队伍,不但能够让医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融入医学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医学精神;此外,还能以点带面,带动大学生和青少年朋友了解自然、了解生命、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的良好氛围。开馆三年多以来,生命科学馆已经开展了6期“大学生讲解员”培训班,培养了200余名“科普讲解员”。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动物学、植物学、药学医学、人文医学等每一位讲解员都要经过至少60学时的培训,5次以上严格考核之后才能上岗讲解,采取“在做中学,在学中成长”的方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科普后备力量


  遵义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传扬的不仅仅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知识,她宣传的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学习科学相信科学的文化一种投身医学、献身医学的精神遵医人将以生命科学馆作为窗口做好科普工作,讲好科普故事将其建设成为黔北的“科普大本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