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青春力量下基层!贵师院“红浸少年心”以文化实践浇灌三都民族团结之花
2025-07-29 11:15:00
贵州师范学院

  为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乐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近日,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红浸少年心”暑期“三下乡”志愿实践团队深入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展实践活动。团队以文化为纽带,以实践为载体,旨在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基层沃土。

  宣讲走访双轨并进,思想润物细无声

  团队创新宣讲走访模式,深入传播团结思想。在幸福社区会议室,志愿者杨莹玉手持图文资料,用平实有力的语言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她巧妙结合当地水族、布依族等共居的实例及历史交往交融故事,将宏大理论转化为居民听得懂的身边理。“原来我们社区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小缩影啊!”一位居民感慨道。

  志愿队伍深入水乡巷陌,传递石榴籽精神。在水族大娘家的小院,队员们用刚学会的几句水族语问候,引得老人开怀大笑,连声说“勒啊勒啊勒啊”(好好好)。围坐在一起,队员们指着印有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图册,讲述“远亲不如近邻”的多民族社区互助故事。志愿者绘声绘色地讲解,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悄然传递。

  故事传情文化凝心,共绘团结斑斓画卷

  实践团队搭建文化平台,讲述民族交融故事。队员们讲述了跨越时空的民族团结赞歌:全国助人为乐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在贵州榕江洪灾时千里驰援的义举;明代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主持修建“龙场九驿”,促进各族交流的功绩;以及三都水族干部岑泽华、张婷带领党员突击队奋战封堵管涌、守护家园的担当。讲到动情处,台下几位老人眼角湿润,历史的共鸣与现实的感动交织。

  下乡设立文化体验专区,展示非遗匠作之美。漆扇制作台前,参与者需回答“水族端节一般在农历几月”等问题,才能参与绘制扇面。剪纸区域红纸翻飞,志愿者半蹲在孩子身旁,手把手引导孩子剪裁熊猫窗花:“看,眼睛这里要转个小弯!”作品完成后孩子兴奋地举起作品展示。书法体验区墨香萦绕,志愿者握着一位水族阿妈的手,耐心调整握笔姿势:“手腕要平……”阿妈屏息凝神,在宣纸上郑重写下自己的汉语名字,虽笔画生涩却工整清晰,脸上绽开如获至宝的笑容。这些沉浸式体验,让居民在指尖跃动中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与深厚底蕴。

  歌舞相融展风采,青春聚力促团结

  青春舞台点燃社区夜色,演绎团结新篇章。实践活动的尾声,“歌舞相融展风采,青春聚力促团结”主题文艺汇演在幸福社区篮球场点燃了夜晚的激情。开场街舞《青春律动》以充满爆发力的节奏瞬间引爆全场,小品《天降馅饼》由队员扮演的“骗子”操着蹩脚的当地方言行骗,夸张的表演和熟悉的方言俚语引得台下哄堂大笑,在轻松诙谐中巧妙传递了防诈知识,“莫贪小便宜,天上不掉馅饼!”的台词深入人心。随后,“赤焰接力”化学实验表演惊艳亮相,孩子们瞪大眼睛,前排的小男孩激动地跳起来指着火焰发出阵阵惊呼,“哇!好神奇,再来一次!”。

  当《春暖花开》《我们的明天》等温暖人心的旋律响起,观众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闪光灯,汇成一片摇曳的星海,跟着旋律轻声哼唱,温情在夜空中流淌。手语舞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早已按捺不住的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欢呼着从四面八方涌上舞台,随着欢快的背景音乐自由地蹦跳、旋转,纯真的笑容成为整场活动最璀璨的定格。

  青春誓言扎根沃土,共筑民族复兴之梦

  青年誓言扎根水乡沃土,共绘民族团结的美好蓝图。此次“红浸少年心”团队的三都之行,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耕传播,更是一次青春的担当与宣示。活动如春风化雨,激发了社区文化活力,促进了各民族的深度交流与情感共鸣。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扎根基层,以青春智慧与热忱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文、图/贵州师范学院谭丽琼工作室 审核/谭丽琼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