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鼓楼林立、侗歌绕梁,这里不仅是灵秀山水与民族匠心的高度融炼,更是一片承载着千年文脉、彰显着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园。鼓楼与歌声,既是侗族同胞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生命力的生动见证,深刻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这样的文化场域中,一堂由贵州师范大学精心策划的“行走的思政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香樟青年・追寻红色足迹”研学实践队的师生们,怀着敬畏与求知之心,深入这片民族文化沃土。此行,正是为了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民族特色传承好、发展好”的殷切嘱托,在实地探访与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民族文化的瑰宝中汲取自信的力量。

践行:鼓楼下的课堂,深情献歌党与祖国
巍峨的鼓楼是凝聚民族智慧的精神灯塔,整座侗寨宛若一艘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的方舟,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破浪前行。在肇兴侗寨巍峨的信团鼓楼下,肇兴中学韦锋老师以深沉而温暖的声音,为研学实践队上了第一课。“同学们,看这座鼓楼!今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坐在这里,与乡亲们促膝长谈,共话美好未来。”


这座全寨最高的鼓楼见证了一个难忘的时刻——2025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肇兴,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考察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还深入蜡染、刺绣等特色产业基地,与乡亲们亲切交流。临别时,乡亲们齐声高唱《侗歌声声唱给党》,用最深情的歌声表达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之情。如今,扎根民族地区从教二十六载的韦老师,正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驻足的地方,带领贵州师范大学和肇兴中学的部分学生再次唱响这首充满深情的歌曲。清澈的歌声在鼓楼的飞檐翘角间回荡,这既是同一首歌的唱响,更是一种深切嘱托与青春承诺的隔空回响。从侗歌独特的歌词技巧“衬词”学起,到领悟歌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每一个音符的跃动都在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把民族特色传承好、发展好”的嘱托,化作可闻可感的生动实践。
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民族美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当年轻的声音与古老的鼓楼产生共鸣,当今天的音符与春日的旋律重叠,这座历经沧桑的鼓楼正踏着文化自信的东风见证着一代人接过民族文化传承的火炬,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共融:篝火边的牵手,多元文化交织共鸣
晚霞归隐山林,肇兴侗寨的夜晚却被热情的篝火点亮。贵州师范大学研学实践队的师生与身着盛装的侗族乡亲们相视而笑,手心相贴,自然而然地围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同心圆。应和着音乐的节拍,脚步声与大地共鸣。围着篝火,一位侗族小伙细心纠正着大学生的手势,教他们如何随着歌声轻轻摆动;原本坐在外围观望的游客们也情不自禁地加入舞群,各个年龄的人们大手拉着小手,欢声笑语随着袅袅炊烟升腾。年轻学子的稚嫩舞步与侗族乡亲的熟练步调在磨合中渐趋和谐,一圈又一圈,恰如文明长河中文化传承的“年轮”,记录着文化的传承与交融。侗族大歌的悠扬与群众情绪的高涨在夜空下交汇,文化在共舞与共唱中实现深度融合。




这一刻,侗族大歌不再是非遗展演,而是鲜活的文化血脉;篝火晚会不仅是联欢,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诠释;文化的深度融合不再是一个概念,而化作了紧握的双手、协调的舞步,以及心灵相通的默契。
大学生带来的青春活力与侗寨保存的古老智慧相互碰撞、彼此滋养。研学实践队邓佳浩同学感叹道:“手拉手跳舞时,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情谊。”这次篝火晚会既展现了本土文化根脉的深厚自信,也洋溢着年轻一代尊重、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开放姿态,生动诠释文化自信正是在一代代人的亲手实践与情感共鸣方能获得蓬勃的生命力。
润心:田野里的感悟,文化自信植根心田
从聆听鼓楼建造的传奇,到参与侗族大歌的传唱,再到篝火晚会的联欢,这场深入侗寨的研学实践,如春风化雨,润泽着莘莘学子的心田。贵州师范大学“香樟青年・追寻红色足迹”研学实践队将思政课堂从校园延伸到田野,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此次研学是贵州师范大学师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写照,师生既是学习者,又做传播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师生们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坚定把青春奋斗融入民族文化传承的伟大事业中。师生走访侗族老人,记录历史文化;参与民俗活动,体验非遗技艺;开展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研学实践的五日之行,对我而言不仅是地理空间的移动,更是一次精神世界的扎根,在红色历史的沃土中,我触摸到了信仰生长的力量。”队员阮铭悦在总结中写道。通过实践,同学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在心灵深处植下了传承文化的根脉,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歌声会飘远,篝火会熄灭,但文化自信的种子已深植心田。从肇兴侗寨出发,这份青春的誓言与力量,必将如星星之火,照亮更多乡村的振兴之路,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灿烂芳华。这场行走在侗乡深处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更是一份写在乡村振兴热土上的青春答卷。贵州师范大学的师生们正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矢志不渝的实践动力,以青春之我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注入新活力,为乡村的全面振兴续写新篇章。
文/胡琦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