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传承剪纸艺术 感悟百喜人生
2021-12-27 10:50:00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是高职院校的责任担当。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文化底蕴,加强美育工作,以“非遗进高校”打造文化领域的“特色教育”。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贵州省教育厅、文化厅、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搭建的教育平台,与工艺大师张著权先生精诚合作,先后挂牌成立“贵州省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项目百喜文化剪纸艺术名师工作室”、立项“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百喜文化剪纸大师工作室”。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民族民间文化的高校教育传承之路,一条土家族百喜文化刻纸的保护之路,一条当地剪纸艺术传承人的培养之路。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工作室为依托,先后承办第十五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我为时代刻画”剪纸艺术创意大赛等活动。

  以文化人,传承百喜剪纸艺术

  文化是根。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出的“五种文化”是百喜文化剪纸艺术传承的核心,即以大美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人,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熏陶人、壮丽黔东红色文化鼓舞人、桃源铜仁生态文化陶冶人、清风校园廉政文化塑造人。学校积极营造具有本地民族风格的艺术教育环境,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民间艺术,使其在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工作室将“五种文化”融入学生百喜文化剪纸艺术教育传承的全过程。教师团队注重“五种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及研究,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将“五种文化”糅入百喜文化剪纸内涵的理解、技法的学习、剪纸作品的创作、文创产品的开发等各个环节。年逾七旬的张著权大师,以传承、保护土家百囍文化刻纸为己任,继承祖辈传统的雕刻技艺,恢复并创作了几百幅刻纸作品,打破以往只在喜事礼仪中使用喜字花剪纸的惯例,而是将一切值得国家与国民骄傲和喜庆的事表现在“囍”的创作中,把艺术化的“囍”字升华为民族的吉祥符号,并赋予了深厚的乌江文化与新的时代气息。人生不只“百喜”,在传承“百喜文化刻纸”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秉承大国工匠精神,以乐观的心态感悟当下的生活、迎接未来的人生。

  校企协同育人,深化现代学徒制育人体系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集教学、研究、生产、实践为一体,以工作室为载体,依托所承接的技术项目,以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为核心管理教学,将生产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剪纸艺术的教学过程恰好具有参与体验的特征,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深入体会、理解和把握剪纸艺术的内涵,掌握剪纸艺术相关的各项技能,包括剪、刻技术,装裱技术等。工作室采取师带徒形式,建成集“创作、制作、装裱、包装”为一体的工作室。在创作、制作方面,学校与贵州省喜文化艺术责任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办学的共识。在装裱方面,工作室引进相关设备,按照装裱工艺程序构建实践教学环境,聘请行业技术骨干人员对学生进行教学,从外框裁切到框角拼接、裁切卡纸、清洁玻璃、装片上框,再到背板装订,最后安装画框附件挂钩挂绳,学生全程参与学习制作。在包装方面,工作室与多个企业对接,力求使师生设计的产品最终落地生产,进入市场。为更好地普及剪纸艺术,教学团队公开出版《百喜文化刻纸艺术教程》。


  教学内容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工作室以铜仁市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把剪纸艺术作为民族特色元素融入当地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中。一方面将剪纸作品变成剪纸商品,另一方面研发涉及瓷器、婚庆、灯饰、福寿礼品等领域的剪纸艺术商品,最终用以提升民族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力,促进铜仁市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


  把文化传承与学校特色活动相结合。学校历来注重艺术实践和普及活动,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在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的引导下,开展多种艺术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如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校庆艺术展、学生社团,社会服务等。依托学校搭建的多元化艺术教育平台,工作室积极参与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将张著权等工艺大师请进校园,对剪纸社团进行指导与统筹,引领社团活动向高水平和广范围迈进。剪纸工作室专门设立科研团队,为了更好地传承百囍文化剪纸艺术,培养剪纸艺术高技能人才,特建立“132”民族文化传承体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和环境下更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助益学生拓宽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多方联动,形成“高校+企业+协会”协同工作模式

  传承剪纸艺术是工作室的共同目标,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高校+企业+协会”协同工作模式。

  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剪纸艺术教程。工作室结合学校人才培养需求,一方面是将创意剪纸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另一方面是挖掘黔东地域民族文化中的传统纹饰纹样,融入美术教育专业课程。

  拓宽高校服务社会的渠道。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到社区街道、企业单位、合作院校和其他省市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展现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艺术实践机会,更扩大了学校服务的社会范围。工作室师生利用剪纸技能参与多项服务性活动,如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进行剪纸公益性培训,对社会上有兴趣学习剪纸艺术的人士进行免费培训等。近两年,学校承办贵州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剪纸艺术创意大赛,并获得贵州省剪纸协会和贵州省喜文化艺术责任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

  省教育厅领导在剪纸工作室与留学生亲切交谈

  搭建与行业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对接行业、优化传承模式,为专业人才培养赋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就业道路。如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杜方易自主创业成立了思南县民族藤编家具厂。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断探索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人才培养路径,重视“非遗”文化在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生的教育与传承,在“五种文化”的浸润下,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剪纸中感悟人生,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