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银发映初心 桃李润乡野——铜仁幼专“向阳花开 为仁宣锋”AI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访退休老教师侧记
2025-07-11 09:24:00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7月10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阳花开•为仁宣锋”AI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探访退休居家的晏位刚老师,深深感受到他将一生献给乡村教育的情怀。

  叩响岁月门扉•聆听教育回响

  蝉鸣渐起的夏日,铜仁幼专“向阳花开•为仁宣锋”AI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带着对乡村教育坚守者的敬意,踏上了走访退休老教师的旅程。斑驳的木门吱呀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与黑板、粉笔相关的岁月故事。

  “1978年我到村里任教时,教室是土坯房,黑板是刷了墨的木板,孩子们带的‘书包’是缝补过的布袋。”70多岁的退休教师晏位刚坐在沙发上,指尖划过泛黄的教案本,眼中泛起微光,“可你看现在,水泥大平房,教室亮堂得很,还有多媒体设备,娃娃们的课本彩印得像画册——这变化,做梦都能笑醒哟!”

  银发传薪火•初心照前路

  在访谈中,晏老师翻出珍藏的“宝贝”:有写满批注的教学笔记,有学生们用玉米秆编织的“奖杯”,还有与历届毕业生的合影相册。这些带着时光温度的物件,成了实践团成员们最生动的“教材”。他说:“本想在退休之年再为家乡做点什么,奈何身体不允许,先后两次得了脑梗,现在握笔都感到吃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咯。”

  “乡村教育靠的不是‘单打独斗’,是一代代人的接力。”晏老师听说实践团成员大多学的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握着他们的手反复叮嘱,“你们搞AI赋能乡村振兴是好事,但别忘了,教育的根永远是‘走心’——就像当年我翻山越岭去家访,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是真把每个娃当成自家孩子疼。”

  实践团成员杨洋在笔记本上写道:“老教师们用一辈子证明,乡村教育的‘密码’,一半藏在与时俱进的方法里,一半埋在始终不变的热爱中。”

  青春接棒处•花开满乡途

  走访结束时,实践团成员晏教师展示“AI助力乡村教育的强大功能运用”——通过语音识别整理教学经验,用图像生成技术还原记忆中的老教室。当屏幕上浮现出当年土坯房教室与现代校园的对比图时,老人湿润了眼眶。

  “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有本事,把新技术用到正地方,我们就放心了。”晏老师站起身,用颤巍巍的手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包含深情地说:“这句话的字写不好,但我要把它送给你们,就权当是乡村教育的接力棒,该交到你们手上了。”

  临别时,实践团成员与晏老师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正如团队口号所言:“向阳花开,不仅是展示绚丽,更是要成为陪衬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而那些银发闪耀的岁月,早已为这道风景赋予了最温暖的底色。

  作者:陈宗法 杨 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