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孟跃

工匠铺教育创始人

主编

周玲

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部主编、教育优选(Gol.edu.cn)平台主编,长期关注教育热点问题。

联系我们

市场内容合作:周玲

电话:010-58443520

邮箱:zhoul@cernet.com

  随着海外名校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语言、GPA分数愈加均质化,学生个人实力及实践经历就愈加成为从众多申请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有一群人以“将学生视为未经雕琢的原石,即使有各种形状,在专业工匠用心雕刻打磨后,都将会成为一块块璞玉”为理念专注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学术实力,这就是工匠铺教育。浏览【专访实录-工匠铺教育:用工匠精神打磨学生科研学术实力】 | 观看【专访视频】

“工匠铺”这个名字有何含义?

我们的创始团队,大家都喜欢穿蓝色衣服,有点“蓝领”的意思,所以我觉得我们都挺像工匠。所以想着通过三年、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没准可能就成为真正的工匠。就这样起名叫“工匠铺”。

解读:中国高分学生在科研组却难有贡献

   我认为需要在把美国校方、导师的真正需求搞清楚、搞透,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到这上面,专注于美国名校科研提升,希望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

预测

  在帮助学生申请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GPA很高,在校学习成绩很棒,GRE、托福考得也不错,PS(个人陈述)写得也很好,但还是很难申请到顶级名校的硕士、博士。

  很多学生成绩很好,但出国后在实验室里、科研组里起不到太大贡献。学生们没有科研经历,比如C++计算机编程语言要懂,包括还要有计量经济学等知识理论基础,这些都熟悉之后,才能参与科研,对整个团队有所贡献。

提前接触了解中国跟美国学习情况是两回事

很多孩子都是出国之后才发现对国外的学习非常缺乏了解。所以,我们提前让国内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美国去,跟着相关教授的科研组做科研,了解学术情况。学生即便还不能给科研组做出多大贡献,也能了解自己的短板,回来后针对性加强,再去申请,相信未来他的学业、工作就业可能会更顺畅。

学生可能在某一方面已经学得很好了,但在具体实验的时候,需要相关综合能力储备,不管是编程,还是其他方面的知识,不同专业方向需求也不一样,提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

也要介绍一下,美国教授带学生,一个月可能就见一两次,不会每天像带孩子一样。会给你布置任务,让你不断提出解决方案,以引导为主,而不是安排具体的计划。

结识众多优秀人才 积累人脉 展望未来

学生花时间提前到美国,可以说是他未来本科或者硕博生活的预演。

学生可以结识很多科研人员,一个科研组通常配备是一个教授、两个博士后、四到六个博士,还会有一些硕士、本科生,甚至零星的高中生,由各层次人员组成的团队。参与科研项目,你就可以去接触这些人,如果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就可以结识到博三、博四甚至是博士后这些前辈。这些前辈进入名校,学习成绩非常棒才会被选拔进科研组,他们的学术水准,智商、情商、逆商都不错,扩展这样的人脉,对个人未来发展也有很大帮助。人脉对参与的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工匠铺的项目和Summer school、游学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产品非常简单和垂直,就是纯学习,跟玩没有一毛钱关系。

Summer school参与人数太多 申请时几乎没有优势。如果是想申请名校,你的同学中,很多都有Summer school的经历。Summer school还可以修学分,申请难度不算太大。夏校是大班上课,一个教授可能会上很多课,课程难度系数也不会特别高。游学项目还是玩占的成分大一些。这就要看学生家长的具体诉求,如果学生年龄比较小,就是想出去玩一玩,还不需要找兴趣点和提升能力。

名校科研实习项目具体情况?

我们的项目主要是以哈佛和卡耐基梅隆、伯克利等名校为主要基地,综合排名,专业排名基本上都是前十,或前二十的学校。学校科研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太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希望招到真正有用处的学生。一般一个组5人是上限,多数是1到3人一组。

所有参与的学生,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科研组的面试交流。这样进入科研组的参与度会更高,适应会更快,有双方交流互动的过程。

我们项目的周期从一个月到六个月不等,但以一个月为主,现在也有一些学生,比如武大、北大的学生,他们参与三个月到六个月科研,我们给他出具访问学者的签证,能够参与更长时间的科研,他也能获得更大收益。

名校科研履历会对留学申请有什么帮助?

UCLA会跟中国的20所高校做联合选拔,每年会从中国前二十的学校选拔100个人左右,平均每个学校大概是五个人,网上会有一个数据会显示说,这100个学生当中,27.4%会被本校录取为博士全奖。本科生直接申请PHD全奖的,这个概率还是非常高的。这些学生如果申请波士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这样学校的概率可能也会高一些。相对来说,参加名校科研履历的孩子,他们基本上出路还是都不错的。

去年我们有一个学生是到明尼苏达做科研,教授非常欣赏他,对于他的学术水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度。愿意提供一个口头Offer,在12月份把申请资料都提交过去之后,他可能直接发录取了。

如何帮助学生摆脱选择研究方向上的迷茫?

我们现在有一些学生希望能够参与更加多元化的体验,比如今年寒假到哈佛去做物理相关的一项科研,然后暑假再到伯克利做电子相关的科研,未来的时间可能甚至通过远程,跟教授做一些偏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

多次的这样去参与,把各个专业领域都适当的体验一下。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可以说循序渐进的去体验。这样对他人生规划以及兴趣点的挖掘我觉得可能会更加科学性一些。

把赛道拉回美国,为学生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资源

未来?我还谈不到太多未来,我希望工匠铺这个团队,首先活下去。根据我们对客户群体的统计,一半是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读书的留学生。也有越来越多其他国家地区的学生向我们寻求帮助。

我觉得做这件事情,其实没有想太多功利化,想通过这样的经历真正提供学生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给他们助力。这是我们的初衷,我们希望把这一点真正的坚持下去。

教育不是其他产业,我希望所有的教育从业者,能够再专注一些,再踏实一些。真正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产品、服务给学生,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受益。我们希望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