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将课堂“搬”进博物馆,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开展沉浸式实践!
2021-12-14 09:34:00
作者:
  12月9日下午,一群身着绿色外套的青年学生拿着卡片在中国桥梁博物馆有序参观,他们在馆内展陈的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面的铸铁嵌花栏杆前定神细视,突然,一位同学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着身旁的同学兴奋地叫了一句“我找到答案了!”
  原来,这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中国史》任课教师、物流学院思想导师谭妤晗正带领同学们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她用“探究式学习、沉浸式实践”引导同学们自主学习。现场每位同学手持一张围绕课程内容精心设计的“学一学、看一看、找一找”实践任务卡片,需要通过认真听老师讲授知识点、跟随讲解员参观和在博物馆内“自主探秘”方能完成实践任务。
  在桥梁博物馆的武汉长江大桥仿真廊桥下,同学们拾级而坐。谭妤晗老师将《新中国史》的课堂“搬”进了博物馆,她讲述了第二章“立国篇”的部分内容。通过详细介绍本地“一五计划”中的重点工程,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始末与时代价值,以点带面呈现“一五计划”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讲明“立国”的历史背景和“一五”期间党和人民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神风貌。同学们认真听着,不时把答案写在闯关卡上。线上直播在物流学院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开启,有同学评论道“老师的讲解让我对往日熟悉的武汉长江大桥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中国桥梁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变迁产生浓厚兴趣。”。
  接着,同学们来到场馆参观中国古代、近现代桥梁发展的历程和成就,大家通过观看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者使用的铆钉风枪、大桥建设时的各种手稿及设计图纸、刊发大桥通车消息的《人民日报》等珍贵藏品,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多媒体浏览我国著名的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不同桥型,了解新中国成立72周年来在桥梁工程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分组实践,用小木棍动手“搭桥”,感受到造桥工程的不易和严谨。通过博物馆5D影院观影,在“云端”感受了港珠澳大桥的壮观,进一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以“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向“中国奇迹”的创造者们致以敬意的讲话精神。
  现场随处可见三两学生一起认真讨论、或是驻足静立仔细端详展品、亦或是听到讲解员提到涉及题目的知识点便赶紧记下的场面。在第一关“学一学”、第二关“看一看”和第三关“找一找”中,同学们学知识、看展物、听讲解、找答案,极大地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增强了实践的参与感,沉浸感。
  21智能邮政(3)班刘杰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兴奋地说:“这次社会实践学习,走出课堂,来到博物馆,使我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中国各大桥梁的历史,这些桥梁象征着民族智慧的结晶,我深感自豪。”21智能邮政(2)班张凯也激动地说:“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习,让我更透彻地了解到新中国历史,眼前所看到的历史,更能够铭记于心。透过中国桥梁文化,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此次课程实践是学习《新中国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四史”教育,深挖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有形式、有内容、有深度、有趣味的教学活动,推进思政教育内涵化建设,打通理论与实践双结合、课内课外双课堂,以情景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守正创新。(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 汪云凤 谢珍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